掌柜拿起酒杯,小口尝了一下,“嘶”一声,难得的高度酒啊,虽然辛辣一些,不过尤有回味。掌柜尝了一口后,笑眯眯地对刘一凡说道,不错的酒,色泽清淡,还有丝清凉之意,不知小哥此酒可有来路,甚好。
刘一凡见状也笑眯眯地不说话,来之前刘一凡也详细问过吴老大,此时南宋对酒主要分几个政策,一个是专营,特别是内地区,只能上官营酒坊买酒,就像后世三桶油,私人不允许私制,这种对上不对下管制,导制对官家上供酒质量上乘,对下成本越低越好。所以百姓喝的基本都是质次价高劣酒。二是一些有门路的商家可自酿些,不过酒曲必须得从官家买。之前刘一凡在蒙古统治的山西地区就是如此,不过相对南宋,蒙古管制的不太严格,空子很多。三就是直接垄断了,只许官家买卖,禁止私人酿制。不过随着南宋上层日渐腐化,酒的政策随之松散,而且严格的制度让百姓怨声载道,所以对酒管理日渐放松。不然刘一凡带的酒连港口都进不了。
掌柜酒也品了,看到刘一凡只笑不说话,听口音又是北面辽东地区的,心里稍微明白一些,估计是怕私售酒引起麻烦,随即笑道,小哥若有好酒,尽可卖来,本店虽说不是属一属二的大酒楼,不过在本地也甚是有名,在官府中也有些恩公,买些酒倒不会有什么麻烦事。
刘一凡听到这,只是嗯了一声,目视左右,掌柜一看有戏,连忙说道小哥请随我楼上请,随后刘一凡跟随掌柜上楼详谈酒生意。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刘一凡的烧刀子酒以二两五每斤批发给了太和楼掌柜,刘一凡还真小看了此楼掌柜实力,原想带来的十吨多酒还得多找几家才能卖了,谁知掌柜知道这么大数量后不惊反喜,一口全部包下。原来太和楼不仅本地有酒楼,在其它州县还有不少同名酒楼,还是个连锁经营。而且掌柜在品尝酒后,极力拉拢刘一凡,下次运来进直接销售给他。二两五的价格也基本达到刘一凡的预期价格,至于掌柜卖到多少,刘一凡也管不了。此时酒楼卖酒多以壶装,一壶好酒从几百文到几两不等,视酒质,一斤能装几壶酒,掌柜还是赚得多。不过烧刀子酒名,让掌柜很不感冒,直接改成冰清玉液。刘一凡对此倒无所谓,只要能价格合适卖去出倒也无妨。
既然是酒楼,除了酒,盐也是需求大户,刘一凡把盐也拿出来让掌柜品鉴一番,好盐哪都好卖,掌柜微微尝后,感觉这是海盐,不过盐质比起本地用盐要纯净不少,既然如此,掌柜也想拉住刘一凡这个大客户,直接也把刘一凡所带的盐也一起包下,至于官府中盐专卖的事,在上头有人的掌柜眼中不算事。盐的价格刘一凡也基本满意,比起山东来,南宋人的消费能力明显要高不少,卖价上也好一些。
不过酒和盐钱加一起就不是小数目了,掌柜也得抽调银钱,刘一凡虽然需要银钱,但大部分是用于采购物质的,所以也拿出一部分直接让掌柜换成大量棉花,棉布,香料,胡椒,各类蔬菜种子,麻,桐油,胶等一系列物质。吃过酒楼菜后,刘一凡也感觉岛上的菜缺少滋味,所以这次采购了不少麻椒香料等一系列调味品,而且制作罐头也需要用大量的香料。
做成这么一大单生意,掌柜也是春风得意,请刘一凡在酒楼稍住两天,筹集物质,调集银钱。刘一凡也顺水推舟住了下来。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