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大清朝又吃了一次没有国旗的亏。清军在湖北长江水域发生了一起中英水兵斗殴事件。在交涉过程中,占尽便宜的英国人硬说船只没有挂国旗,不知道那是中国兵船,拒不负责。事件报到恭亲王奕处,这位大清朝的顶梁柱痛定思痛,开始考虑制定一面旗帜。
奕将这一建议通过书信告知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并询问增挂龙旗是否可行。曾国藩接信后,非常高兴,因为奕说出了他心中所想。做事沉稳谨慎的曾国藩把湖北、江西等涉及水军的巡抚找来会商,然后形成统一意见报给奕。考虑到黄色是皇家专用颜色,龙又是皇权的象征,办事谨慎稳健的曾国藩害怕因此触犯皇权,所以他建议把龙旗设计为三角形。
1862年10月17日,清廷批准了总理衙门的奏议,并委托总理衙门发表照会:“希即行知贵国各路水师及各船只。嗣后遇有前项黄龙旗帜,即系中国官船,应照外国之例,不准擅动。倘有移动,即照犯禁办理。”之后,中国所有水师船舰均悬挂三角形黄色龙旗,并以黄龙旗作为中国官船旗号。
1868年四月,清政府派了一个代表团出访西方各国。领团的是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在访问过程中,每个国家都有国旗独大清没有,升旗时官员们都觉得很尴尬。于是,美国人就替中国代表团制作了一批三角龙旗,权当用在宴请会议的国旗。
1872年,总理衙门扩大了三角黄龙旗的使用范围,制定了具体的样式规范。1872年12月3日的上曾刊登对三角形黄龙旗的说明:北京总理衙门照会各西国官员,谓中国新定旗式,形如三角,色用黄,中画龙,用蓝色。所有福州、上海炮局所制船舶及各关口巡河船,均建此旗以标认识。随后在一些外交场合和博览会中政府使团和外国机构有时也会用三角形黄龙旗作为代国旗。然而这面三角形黄龙旗仅被称呼为“中国旗式”,在使用时“系为雇船捕盗而用,并未奏明定为万年国旗”。真正国旗的诞生,则是到了1888年。
1888年,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诸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陷入无旗可挂的尴尬,深感有失“天朝威仪”。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国的旗帜,请求颁制国旗。于是奏请慈禧太后,请求颁发一面能够代表大清朝的旗帜。
慈禧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最后决定采纳郭嵩焘的意见,使用黄龙旗为大清国国旗,并设计为四角龙旗。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就这样诞生了。
三角黄龙旗的尺寸:其船长一百六十尺之下者,该旗长用六尺四寸;其船长一百六十尺之上者,该旗用九尺六寸。
长方旗尺寸造型:
到了1881年9月,在英国订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后,当时用三角黄龙旗作为船旗。中亦有记载:
按西洋各国,有国旗、兵船旗、商船旗之别。而国旗又有兵、商之别。大致旗式以方长为贵,斜长次之。同治五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初定中国旗式,斜幅黄色,中画飞龙,系为雇船捕盗而用,并未奏明定为万年国旗。今中国兵商各船日益加增,时与各国交接,自应重定旗式,以祟体制。应将兵船国旗改为长方式,照旧黄色,中画青色飞龙。各口陆营国旗同式。
1889年天津军械局完成了设计样稿和营造法则:尺寸分为大小四号:头号横长一丈五尺六寸,直宽一丈六寸五分;二号横长一丈三尺九寸,直宽九尺五寸;三号横长一丈一尺五寸,直宽七尺六寸;四号横长九尺六寸,直宽六尺三寸。旗为羽纱质地,正黄色。因画龙不能经久,改用蓝羽纱镶嵌青色五爪飞龙,龙头向上。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