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筐的底部已经编制出来了。接下来弯曲经度,让经度垂直于底部,一根根竖起来。
从火堆里取出一些还在燃烧的木炭,又取来一小竹桶的水,捡来一块儿树叶将水倒在树叶上备用。
将经度竹条与蒲团的连接处放在燃烧着的木炭上稍微烘烤受热,弯曲一定的弧度,做为直角的过度。双手拿捏着一直保持这个弧度,然后浸树叶上的水里。这是利用了竹条受热定型冷却后不会回弹的特点,过一下水。能够保证定型更迅速。重复着这般操作一圈后,经度全部竖起来来了,以经可以看到竹框基本形状。
其实这种简单的造型,并不需要用火烤弹弯定型,有经验的篾匠,可以随意编出任何想要的形状。王天做不到,而这些刚开始学的原始人就更加不会了。
人的进化其实就是大脑进化的过程。先交会众人基本的编织方法。熟练之后各种各样的编制方法总会被人开发出来。剩下只是一个时间的过程。
王天找来一个藤条,将经条顶端随意的捆绑了一下,防止在接下来的编织过程中竹片跳动伤人。然后将其交给一个女原始人让她继续编织。他则教另外一个烤弯定形。一直跟着的黑子和小灵两个代言人,边上看的不亦乐乎。
“竹子,竹框”王天指着整根的竹子和正在编制的竹框说到。黑子和小灵认真的重复了两遍,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身后已经完成浦团编织围拢上来的众人也跟着念岀声音。
经过两天的相外下来,王天和黑子小灵已经都彼此掌握了一定量词汇,距离能够愉快的说话已经不远了,王天无比的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至理名言啊这是!
王天检查了下众人的产品,编的都还行,都能用。有几人编得疏密不一致,稍微调整一下也就是了。还有两人将团蒲编得过大,这已经不能用来做背在后背肩膀上的背篓。王天用火弹弯定形后让其继续编,大了做不成背篓但可以用来做箩筐。也没要返工重做。
王天指导着众人如何处理接头会更美观更漂亮,要求每编织一圈的大小要一致,用做箩筐的那两个更是要求大小相同。
先前手巧的两个女人编织的背篓高度已经合适,王天叫停后找来一根小母指粗细的竹子在明火上烤弯折成一个四十公分左右的圆形,在背篓上比好大小,拿岀穿越时带过来的瑞士军刀,挑岀小锯子,将多余的竹竿锯断。竹子的韧性非常好。小拇指粗细的,想要轻易整齐地折断都不可能做到。
之后又取出小刀将较小那头削小一圈,口子处削尖后将弯形成园圈状的竹子首尾相对,削尖削小后的小头插入大头的圆孔内用力的挤压紧固,然后再次放在火上烧了下。接连了做好两个。
部落众人对王天这把一会能掏岀刀,一会儿能掏锯子的东西感觉无比的好奇。对于它的锋利惊讶得嘴巴都合不拢。
竹子的坚韧,他们心里很清楚。在金属工具没有出来之前。想要完整的轻松的砍断一根竹子基本不可能。拉回部落的这批竹子有的是用火烧断的,有的是刨根岀来后用石锤炸断竹根得到。可以说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