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天启五十年 > 第三十八章 二争内阁

第三十八章 二争内阁

德王与淮王走后,天启下旨查抄福王府,福王世子从宗人府中除名,削夺藩籍,发配云南。天启此举在民间议论纷纷,坊间传闻,皇帝彻底扫除福王一系,其实是在给泰昌帝报仇,发泄万历时二王争位的怨气。

同时,携胜归来的孙传庭,在朝中搏得了一个“知兵”的名声,天启顺势将他从兵部主事的位置上摘下来,安插进都察院,任兵科给事中。

没过几天,首辅叶向高肺疾恶化,咳喘日甚,连上三折请归故里。天启看他年纪确实大了,再这样折腾也于心不忍,于是便准了他的请辞。九月初二,首辅叶向高去职,周嘉谟继为首辅。

此时内阁又只剩下两个人,而且没有一个是浙东一系,这自然引起了朝中许多人的担忧。九月初四,左佥都御史左光斗上疏,“今首辅去职,周次继之,阁臣唯二人,恐有独相之嫌。请陛下即刻增补,划割权筹,以为制衡。”天启看后,欣然接受,命吏部上荐表以供参考。

然而,这份荐表却引起了浙东党人的不满。东林党和以地域为核心的乡党不同,它是一个以政治纲领为核心的近代化政党,党徒来自全国各地,三藩之乱时,盐商集团与货商集团的合作并不算成功,特别是徽商的中途跑路,让东林党内部对徽派也甚为不满,左光斗作为安徽人,提出增补阁员的意见本来是为了讨好党内要人,但是吏部尚书周嘉谟却存了别的心思。

周嘉谟虽然没有被裹挟进入楚党,但是作为湖北人,他对楚党是天然同情的。天启皇帝命吏部提交荐表,周嘉谟便趁此机会,将尚在狱中的熊廷弼给写了进去,这让浙东党人大为光火。当年辽东战败,浙东党人集合全部火力对准熊廷弼,甚至不惜将杨涟递上来的求情奏折私下扣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人个整到牢里去,斩掉了楚党在朝廷中最大的一股军事力量,现在周嘉谟又要放虎归山,而且是摆进内阁这么一个关键的位置,这让他们怎么能同意。

九月初八,御史吴应奇弹劾内阁首辅周嘉谟,“…嘉谟任人唯亲,为阁首而不思正,事天官又不得圭。廷弼戴罪下狱,嘉谟反荐其阁,岂不为同党谋脱身耶?……”随后,又有七八个御史接连弹劾周嘉谟,这让周嘉谟自己都有点坐不住了,他亲自跑到乾清宫跟天启说,“臣居首辅,百官皆不忿,不如罢臣官,以平悠悠众口。”

天启心说,好不容易熬死叶向高,怎么可能把你放走呢,于是劝周嘉谟,“卿居中阁,朕心甚安,鸾台劾奏不过风闻,做不得真。”刚把周嘉谟劝回去,九月初十的朝会,浙东党人又开始搞事。

天启坐在太和门里,百官站在门下窃窃私语。就在刚才,御史冯三元当面弹劾周嘉谟,“吏部、内阁皆掌于一人,其权何隆焉,今日安插一人,明日排挤一官,后日朝廷皆是周相亲眷矣!”冯三元的话气的周嘉谟横眉怒目,“万岁明鉴,臣今日便可挂冠还乡,以绝谣言!”

一众大臣在下面叽叽喳喳吵得人脑壳疼,天启朝魏忠贤招了招手,悄悄跟他耳语两句。魏忠贤转身一溜烟跑进宫里去,没过多久,却提着一个铜锣跑了回来。

“铛铛铛……”魏忠贤举起锣就是一顿敲,门下的百官吓了一跳,顿时安静了下来。

“这县衙里都有块惊堂木,太和门里摆桌子却太局促了些,索性,朕就用这惊堂锣来给大家提个醒,吵够了,就该朕说话了。”门下的大臣们都抬着头,看天启到底如何决断,“吏部尚书和内阁首辅加封一人,确实不妥,这样吧,免去周嘉谟吏部尚书一职,由吏部右侍郎张问达接任,如何?”

张问达是东林党人,由他接任吏部尚书,浙东一系自然是不会反对,而周嘉谟能保住内阁首辅的位子,齐楚党人也不好再得寸进尺。于是,天启命张问达重新拟一份荐表上来。

天启本以为事情到此应该能平息了,但是显然,周嘉谟的一手操作让齐楚和浙东两派都想起了大牢里还躺着一位熊大人。九月十三,刑部尚书黄克瓒上疏,请再审熊廷弼案,黄克瓒本是福建人,但是因为和东林党人不和,因此转投了楚党,他和熊廷弼交情不错,私下经常到刑部大狱去看望他,这次周嘉谟的荐表让他觉得是时候重新“审一审”熊廷弼的案子了。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