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天启五十年 > 第三十章 盐政

第三十章 盐政

大婚之后,饱受财政困扰的天启,再也无法忍受囊中羞涩的状态,七月二日,天启召开了第一次内阁财政会议,内阁以及户部主事以上官僚全部列席。

“户部每个月都递折子上来,说国库空虚,希望朕能节衣缩食,削减开支。朕倒不觉得节俭有错,不过钱财总是讲究一个开源节流,这开源的事情,还得请诸位想想办法才是。”天启坐在内阁上首,上来便直奔主题。

“万岁,如今辽事初定,正当与民休息之时,万不可再加赋役。”首辅叶向高生怕天启脑子一热,又把一条鞭法拿出来说事,赶紧出来打个预防针。

“朕可没说要加税。”天启瞥了他一眼,转头看向李汝华,“李卿,你跟大家说说,朝廷如今一年到底能收多少税上来。”

“回万岁,以去岁为例,夏课秋课太常库共得本色粮税两千四百万石,折色银二百三十万两,另有盐课钱引二百万两,加征辽饷二百九十万。而去岁由于兵事繁多,岁出亦不少,九边及辽东支粮共一千万石,饷银更多至五百万,另有工部造备银支出一百六十万,户部赈灾银六十万,兵部支钱四十万,礼部支钱二十万。再有宗室禄米及百官俸禄支粮一千二百万石,俸禄银支钱四十万。总算进出合计,去岁存粮二百万石,银不入反缺六十万。”

天启听完顿时眼前发黑,“这宗室禄米怎么一下给了一千多万石的粮食?”

“万岁,太祖定制,宗室每人每年均禄三百石,而今全国宗室数量众多,这禄米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况且,这一千万石粮食还是打了折扣的,万历年间规定宗室禄米七成折钞,这样才将将能糊弄过去,要是全额给付,那朝廷根本养不起这帮子王爷。”

“唉,宗室……”天启无奈地摇摇头,他现在还真没办法摆弄这些个王爷,里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太多,弄不好就会引发叛乱,只能暂时凑合着过吧,“那这盐课为何又这么少?朕可是知道的,前宋一朝,盐课少则一千万贯,多则一千五百万贯,怎么到了我朝这银子就没了?”

天启一提起盐税的事情,李汝华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这里面的猫腻太多,涉及到的利益更多,他不敢让天启打盐税的主意,那样会让他成为众矢之的。其实就盐税这一项来说,从朱元璋开始,征收就是病态的。首先就是盐引的价格太低,起初的时候,朝廷从每斤盐中抽税22文钱,而盐商的贩卖价格却高达每斤300文,中间巨额的差价全部被盐商攫取。而到了万历四十五年,改榷盐法为盐纲法,朝廷不再直接干预盐政,只管抽水,一引盐200斤,朝廷仅仅抽水三钱五分库平银,如此一来,每斤盐纳税甚至不到2文钱!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明朝张居正时期,盐税最高峰也就290万两,而清朝顺治三年,也即是1646年的盐课就达到了214万两,1647年的盐课达到309.8万两,而到了顺治七年,也即是1650年,盐课一路飙升至785.7万两,从康熙年间开始,清朝的盐课就没有低于过一千万两白银,到了道光年间甚至超过两千万两,这中间巨大的“上升潜力”,着实令人充满想象的空间。(数据来源于《清朝文献通考》)

天启看李汝华久久沉默,顿时觉得奇怪,心中疑心渐起,“看来李大人对盐税不甚了解啊,在座诸位中可有知晓其中详情的人物啊?”堂下的群臣面面相觑半晌却无一人站出来说事,天启越发觉得这事情不简单,心中顿时不爽起来,开会的心情也没了,索性宣布会议终止,甩手回了乾清宫。

天启刚回到宫里,却有个小太监一路小跑进来,“皇上,前朝有位大人托我给您带话说,盐课的事情,他略知一二。”天启闻言,立刻让小太监带人到乾清宫面圣。

“微臣范醇敬叩见万岁。”

“免礼。”天启看着眼前这人,面白须黑,四十来岁的模样,“朕听闻范卿对盐政颇有见解,倒是与朕好好说说。”

“万岁折煞了,盐政之中利益盘根错节,微臣一个小小的户部主事,万不敢说知根知底,只是略知其中皮毛罢了。自万历四十年开始,两淮盐商便与朝臣多有勾结,不断游说阁臣,或施与好处,或应承提携,总归是于万历四十五年颁行了盐纲法,有此一法,两淮、四川盐商得利十倍于前。一引盐,出盐场时纳榷银三钱五分,待售出时作价六十两,刨去人工运输仓储支费,一引盐纯利至少五十两。而朝廷一年所发盐引何止二百万,有此发家之两淮、四川大贾不下千百,而富商发家,再勾结官宦,以与民争利的说辞为挡箭牌,尽夺国家之利而肥私也!”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