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下诏之后,徐光启带着自己几个学生匆匆踏上南行的旅途。但是久历督造的徐光启刚准备启程,就意识到此行的不妥。依照卜加劳炮厂的规模,即使是天启要求的600斤轻炮,一天至多也只能铸造三门,除开自己路上耽搁的这一二十天,三个月之后,能造出两百门大炮已然是烧高香了,这连天启下达指标的一半都还不到呢,这可没办法交差。
徐光启站在马车旁,揉着太阳穴好半晌,轻叹一口气,转身对自己的得意门生孙元化说:“万岁交代铸造五百门大炮,仅靠卜加劳是万万造不成的,万幸佛山铁业发达,冶造工匠繁多,却是立厂的好地方。初阳,为师立刻修书一封,你带着书信和银票,快马加鞭赶往澳门,将信交给米南德厂长,从他那雇些工匠,到佛山营建一座新炮厂。你到佛山后不要吝惜金银,多募巧匠,尽快将炮厂建立起来,仔细讨教弗朗机炮匠的技艺,将来铸炮,皆可从佛山出,自不必再重金求于澳门。”
徐光启一边说,一边从行囊中取出笔墨纸砚,就着马车的坐台,匆匆写下一封书信,信封面上,却是用葡萄牙语落下了自己的教名。随后,他把书信和五张一万两的官库提银票一起递给了孙元化。
“一路小心。”徐光启重重握了一下孙元化的手。
“老师放心,一切交给学生!”孙元化掏出戴在胸前的十字架,用手举着画了一个十字,“学生去了!”说完,翻身上马,奔南而去。
四月十三日下午,快马加鞭一路风尘赶到澳门的孙元化甚至没有找地方落脚,直接奔着卜加劳炮厂就去了。
卜加劳炮厂本身比较特殊,它的创立者和第一任拥有者是一个来自葡萄牙王室铸造厂的顶级铸炮工匠“伯多禄·卜加劳”,他本人和耶稣会并没有什么瓜葛,仅仅是因为葡萄牙当局需要巩固在澳门的军事力量,于是征派他到澳门建立了卜加劳炮厂,但没想到炮厂出产的大炮质量太好,求购者远超预计。所以在完成了葡澳当局的九门大炮订单之后,伯多禄就开始以私人公司的身份,做起了军火生意,其大炮从果阿到伦敦,到处都是买家。伯多禄·卜加劳去世之后,卜加劳炮厂就交到了他儿子“米南德·卜加劳”的手中,相比起他的父亲,米南德对于耶稣会的态度就亲切许多,他本人更是在澳门“圣保罗学院”进修过三年,也正是在这期间,他结识了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并经利玛窦介绍,认识了徐光启,由于米南德特殊的身份,徐光启对其礼遇有加,当年萨尔浒战役中使用的部分火炮,甚至都采购自卜加劳炮厂,两人私交匪浅。
孙元化刚进炮厂,便被两个荷枪实弹的葡萄牙士兵拦住了去路,“请下马,说明来意。”孙元化自然是听不懂葡语,但是看着士兵竖立在自己面前的手,孙元化大致也猜到了对方的意思,于是拿出徐光启的信,递到了卫兵的手中,“请军门将此信交于米南德厂长,有劳了。”
卫兵自然也听不懂汉语,不过万幸徐光启的信封面是用葡语书写的,“致米南德阁下?”卫兵看看信封,又看看孙元化,“好吧,你在这里等等。”随后转身进了工厂。
不一会儿,一大群人从工厂里浩浩荡荡走了出来,既有西洋人,也有华人。为首的却是一个穿着鹅黄紧身裤,外罩绿色开襟长衣的欧洲人。“你是孙元化吧?”他一开口,旁边通译立刻用汉语说给孙元化听,“我就是米南德。”
孙元化赶紧给米南德鞠了一躬,“见过米南德厂长,请厂长助恩师一臂之力。”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