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郑贵妃居乾清宫侍神宗疾,光宗即位犹未迁。尚书嘉谟责贵妃从子养性,乃迁慈宁宫。及光宗崩,而李选侍居乾清宫。给事中涟及御史左光斗念选侍尝邀封后,非可令居乾清,以冲主付托也。于是议移宫,争数日不决。从哲欲徐之。至登极前一日,一燝、爌邀从哲立宫门请,选侍乃移哕鸾宫。明日庚辰,熹宗即位。
——《明史》
一行人一溜烟小跑到文华殿,所谓文华殿者,明代以来便是太子东宫所在。朱由校领着一班人走上前,一把推开门,当了一个月太子,今天却是第一次来这东宫。
朱由校迈步上台阶,绕过书桌,稳稳坐在殿椅之上。刘一燝立刻率众跪拜下来,“臣等拜见太子殿下!”这一礼,算是扶正朱由校的东宫之位。旋即,杨涟建议到:“今内宫多事之秋,太子宜早登帝位,以框朝野之心。”
“不若便定在九月初六吧,虽非大吉之日,然非常之时,当便宜行事。”说话者,原来是监察御史左光斗,他掐指一算,近来只有初六勉强算是个吉日。群臣闻言,左右商议,皆以为可。
于是朱由校也不迟疑,当即下诏:“承天载运,孤定于吉九月初六日,行登基大典,宣国诏,继大统!”群臣山呼万岁,是为尊领圣裁。言毕,杨涟又与群臣商议,“而今僭后李氏仍窃据乾清宫,太子安危犹未定,臣请戍留东宫,以保储君无恙!”左右皆称善,又有吴应奇、左光斗等七人愿同留东宫。
“孤有臣如斯,国之大幸也。”朱由校看着台下一众臣子,心里莫名踏实了不少。
接下来几天,大臣们兵分两路,一路安排登基大典事宜,一路则守在东宫,确保太子万无一失。
九月三日,李选侍突然从乾清宫遣李进忠至内阁宣了一道懿旨:“太子尚幼而国事繁多,条理总有欠妥之处,故内阁一应批章,宜先送西暖阁过目,再知会太子,以保社稷勿乱。”
李进忠念完,正待要走,却被刘一燝拽住袖子,“李公公,莫急着走,你且回去告知李媛,东宫尚在,这紫禁城还轮不到她来颐指气使!”李进忠一听这话,脸上也挂不住,连忙挣脱开来,一边退一边说:“刘阁老的话,咱家一定带到。”说完便一溜烟地跑进宫去了。
没多久,李选侍发懿旨的事情就传遍了满朝文武,科道言官尤其火大,如此赤裸裸地要求“垂帘听政”,让杨涟当场骂了三句“不要脸!”,随即,各路大臣要求李选侍搬出乾清宫的奏折如雪花一般送进了西暖阁,言辞之激烈,让李选侍怒火中烧。
“乱臣贼子!该杀!”李贵妃把手里的奏折狠狠仍在地上,“他们就非得和我这个女人过不去吗?!”李进忠赶紧跪在地上,“请娘娘息怒……”过了一会儿,李贵妃的心情大约平复一些了,转头又对李进忠说到:“你再去趟体仁阁,告诉他们,太子要登基可以,先把皇太后封了。”李进忠咽了口唾沫,知道自己又得挨骂了,可也只能应承下来。
不一会儿,李进忠赶到了内阁,正巧,一应阁臣都在,“见过诸位阁老,咱家又来了。”阁臣们一见李进忠,心说这李选侍又有什么幺蛾子,“李公公来此又有何事?”方从哲怕刘一燝突然发作,赶紧出来打圆场。李进忠尴尬地笑笑,“传李娘娘话,太子若要登基,且先立皇太后之位……”
话音未落,刘一燝和韩火广两人同时拍案而起,“她好大的口气!”“大行皇帝在时,此妇便觊觎皇后之位,而今公然以登基为要挟索取太后之位,其心殊为可诛!”李进忠被两人吓了一跳,连连往门口退去,生怕挨打。
方从哲赶紧起身,劝两人不要太冲动,稳坐一旁的叶向高这时候也出来打圆场:“罢了,公公,你回去告诉李媛,让她莫要做白日梦,早早搬去哕鸾宫,免得大动干戈。”李进忠闻听此言,如蒙大赦,赶紧告退,匆匆赶回西暖阁去了。
此时已是九月四日,转头来到第二天,距离登基大典已经只剩一天时间了,李选侍却依旧占据乾清宫不愿搬出来,朱由校和群臣都有些着急。
“太子明日便要登基,李妇今日还不走,莫非要让万岁继续居住东宫?成何体统!”杨涟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匆匆赶到内阁,希望劝说首辅方从哲用点强硬手段,逼迫李选侍移宫,没想到左光斗竟先他一步,已然和首辅吵了起来。
“唉,此事不急在一刻,乾清宫又非只西暖阁一间房,东暖阁也可以睡嘛。”方从哲摆摆手,反倒劝左光斗不要太过滋事。
“荒唐!李妇既非太后更非帝嫔,岂可与万岁同居一室?”方从哲的话让旁边的杨涟听不下去了。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