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是“君权神授”。说黄巢当皇帝这事在冥冥之中已经注定了,具体可参照唐朝李俨的年号“广明”。
广的繁体字是“廣”,他们将“廣”解释为“唐”字去掉“丑口”而安“黄”。
说这预示了黄巢掏空了唐朝的心脏,属于是“符号”祥瑞。
与此同时,金统政府效仿唐朝的各种制度,也建立一套足可以和他们媲美的政治架构。
第二部分是个系列故事,关于黄巢的出身问题。
故事回顾黄巢5岁那年秋天的一些事。
这天,黄府院子里的菊花开得非常茂盛,黄巢的祖父和父亲坐在菊花前,一边饮酒,一边赏菊作诗。二人正在沉吟索诗的时候,在一旁的黄巢随口吟道:“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王赐赭黄衣。”
话音刚落,父亲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呵斥,“休得胡言乱语!”
这两句诗很“忤逆”,意思是菊花完全可以做百花的首领,这样大自然会赐它赭黄的颜色。以菊花为百花之首,赭黄是皇帝才可用的颜色。
这时,祖父却替他解围,对他父亲说:“他能诗,但不知道轻重,可以让他再写一篇。”
黄巢没多想,凝视着满院的菊花,缓缓吟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一首七绝,一气呵成,非常漂亮。
这便是非常出名的《菊花诗》,被收录在《唐诗三百首》里。
“青帝”是“司春之神”也就是说百花的开放凋零由他老人家管。全诗的意识是:如果有一天我当了主管春季时令的青帝,一定要下令,让这美丽的菊花与桃花同时开放。这首诗不但与刚才那两句诗意思差不多,而且更明确地说出“我若为青帝”的惊人之语,相当霸气!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出身”,第二个故事则是关于“抱负”。
记录了黄巢年长一些时候的事,说他跟长安的渊源很深,当年曾多次来到唐都长安参加高考,可惜都没考上。
心情十分不爽之余,又写下了千古名章《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重阳时节,菊花满城盛开的场景。菊花那冲天的香气弥漫了整个长安城,长安城里到处都是金黄色的菊花,好像是穿着黄金铠甲。
特别是“百花杀后我花开”的壮丽情景,诗人以这个“意象”表现了他强烈的征服欲望。
皮日休几首菊花诗四两拨千斤,将黄巢老底从原本的贱民“刷成”出身书香门第。之后,黄巢逢人就吟,不过你要是问他,“菊花”怎么写,估计他只会指指自己的屁股。
一边宣传,黄巢还一边派福利。号召将领们要善待人民。这些人刚开始因为长期抢劫,都非常富有,来到长安看到京城的人民竟然过得比自己还差,瞬间觉得责任感满满的,对穷人多加施舍。
早前,金统政府下令唐政府三品以上的官员一律停职,现在特别恩赐,只需去新任纪高官赵璋家小面试一下,就可以官复原职。
在这过程中,黄巢还特别抓了一个典型,让原宰相王徽在新政府任职。
这人名声很好,在朝任右拾遗时,先后上疏23次,议论朝政事务,指陈时弊无所回避,犯颜直谏,受人士称赞。不过王徽托病在家,黄巢派医工以看护之名监视。
到此,黄巢以及他的领导班子都非常满意,准备大展拳脚,对全国实施持续热烈而又和平的统治。
…
几日后,赵璋求见。
“赵爱卿,怎样啊?你哪儿是不是门庭若市啊?”黄巢颇有兴致地问道。
做完一系列的事后,黄巢信心满满,他估摸着这次肯定能大得民心,大臣们也肯定会痛哭流涕,感恩戴德,从此努力工作为金统政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璋道,“禀皇上,报到的倒没有,不过抓到的却不少。”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