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在应天府(南京)配套建设一个大型的纺织厂啊!现在我们技术干部,技术工人都不缺,就缺原料!”陆成祥已经惦记上了。
欧阳鹤说:“今天的事,张总也提示我们,今后思考这样的大型项目要有全局观念,要考虑到战略布局。这应该是我们今天的另一个收获!”
陈玉峰说:“我同意欧阳先生的意见,我们这些人考虑问题,必须着眼于全局。我们想的已经不能是简单的怎么挣点银子的事了!”
看到大家对应天府(南京)这个地址没有反对意见,张知木提议由陆琪和李守坛人这个项目正副总指挥。
不过陆琪提出来,此事必须由张知木亲自挂帅才行,他的意见也很中肯,因为这样大型化工厂,从来没有人搞过,需要动员窑岗的各方面力量进行。即使这样也会是困难重重。
张知木知道陆琪说的有道理,答应自己和李云鹤亲自参与这件事,做他们总后盾。
会后,陆成祥向张知木汇报说,上海哪个地方可以建设一个很好的码头,不过只有涨潮的时候大船才能进入黄浦江。张知木告诉他以后可以用疏浚船在那些浅滩的地方挖沙子解决这个问题。陆成祥点头说,那么这件事就开始建设吧,这对整个地区都是有好处的。
陆成祥又告诉张知木,准备向伊斯坦布尔和莫斯科派出的人员都已经准备好了,正在进行统一的培训。原来四夷馆的几位通事也愿意跟着前往。
张知木对陆成祥说:“其他的还是次要问题,让他们当地人都认我们的窑岗币,这是首要任务。”
陆成祥说:“我也知道这事,可是要想让他们人认我们的窑岗币,必须保证他们是可以随时随地的兑换现金现银,以提高我们窑岗币的信誉。可是那就需要很多现金现银,今后打仗的话,风险就很大了。现金现银少了,有人恶意挤兑就很麻烦!”
“我不是说过吗!只要我们打仗能打胜他们就不用怕。即使有了损失,我们也能从他们身上找回来!”张知木说,“你就大胆的弄吧!”
“好啊!有您这句话就行!”陆成祥想听的就是这个。
去跟杨昌商量给他讲课的事时,杨昌拉着张知木说:“我们边走边说,我请您先去看看我们能存十兆数据的硬盘!”
“什么?你们了一下就是研制成了十兆数据的硬盘?”张知木有些不敢相信,他前世时一开始使用的硬盘只有五兆。好久之后,才有十兆、二十兆的硬盘。杨昌他们一下就搞出来十兆的硬盘,简直是太吓人了。
“呵呵!其实,硬盘容量还可以再高一些,不过为了可靠些,我们没敢格式化成太大的容量。”杨昌边走边说,“其实,他们的硬盘早就可以读写,原来可靠性一直不高。现在解决了几个很关键的问题,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来到机房,大家看到张知木进来了,都站了起来。
张知木说:“我来祝贺你们,硬盘终于成功了!”
“张总,我们的硬盘已经连续使用七十二小时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点儿问题。”一个人介绍说。
“好啊!这就说明,我们带硬盘的计算机,可以二十四小时日夜的连续工作了。这事一个重大突破。”张知木说。
“我们也知道,计算机现在完全可以在很多地方进行工作。但是有一个问题,这计算机终究是机器,一旦我们的工作完全依靠计算机,计算机出了问题怎么办?”一个人提出了问题。
“你说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计算机应用过程中需要一直研究的问题。”张知木说,“数据的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定时甚至实时进行备份,比如重要信息,你们读写硬盘的时候,要同时在两个硬盘上读写,这是热备份,一旦一个硬盘出了问题,另一个还可以继续使用。再就是定时备份,一旦计算机坏了,重新启动的时候,可以用备份的数据恢复原来状态,需要重新处理的数据,也只是上次备份到计算机坏了这么短时间内的数据。损失可以最小,处理起来也容易。另外就是,象票号这类数据,我们需要用磁带进行几年备份,还要打印出来,用纸质进行备份。有些账目还需要手工和计算机同时记账,两个数据还可进行核对!”
不过张知木看到这个硬盘的驱动电路还是一个小机柜,体积太大,又对杨昌说:“今后软驱和硬盘驱动器都是需要大量生产的东西。你要组织人,专门对这些电路进行优化,然后尽量集成化。这样可靠性高也节能。”
杨昌说:“这件事我已经安排人作了。这次从南方回来,我们做了几件事,一个是,对我们现在这种计算机,根据使用情况进行了进一步优化,确定了他的最终设计,完全可以进行小批量的生产。特别是我们解决的三层线路板技术,使我们计算机电路板的体积小了很多,可靠性也提高不少。这样定型的计算机,体积比原来搞出来样机小了几倍。”
“太好了!这样,你们尽快把我上次安排给帮你们的那种库存管理软件搞出来,这个软件搞完,大家有点经验了,我们要开发数据库软件!”张知木想的已经更远了。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