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焉远在绵竹自然不知当地实情。不过知悉此事的张松也不知出于何种考虑选择了视而不见,就连一开始便以「天师道流民乃我大汉子民」为由,大义凛然说服严颜用兵实为下策的樊敏,此时也同样作了选择性遗忘。
反倒是张修深谙鼓动之道,还未启程便发动弟子向城外流民灌输汉中世外桃源良田千顷的美好前景。
其目的昭然若揭——城外流民少说也有三万之数,就算不能打仗,只要直接往后面一站,这黑压压一片便能增强己方阵势,令敌军胆怯。况且自己费尽心机养了他们这么长时间,难道就等着最后关头需要他们派上用场之时鸡飞蛋打?
但城外的流民在面对何去何从上心思明显要活络得多。原本相互之间异常冷漠的人们在扎堆劳作时常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听师君手下弟子说这汉中之地乃天下粮仓,若是与大军一同前往,这辈子应该吃喝不愁了。等丰衣足食时再盖个屋子讨个婆娘……”一名虽面露菜色,但身形高大一脸忠厚相的青壮眼中闪着精光兴奋道。
“你去过汉中么?得了吧,人家说什么你就信什么。要我看啊,还不如搭上锦帆返程的船只去江州码头当脚夫呢。虽然辛苦了些,不过据说一日便能得到五十钱,还包吃包住。”另一名身材瘦小的青壮眨着狡黠的小眼嘲讽道。
“你们年轻人呐就是爱折腾。照我这把老骨头看哪也不用去,就在这宕渠老老实实地呆着。等到哪日天师道的人走了,这宕渠城自然也就腾出来了。
到时候想住哪个宅院就住哪个宅院。时值秋收最是不缺的便是粮食,那些板楯蛮不是在为收割粮食人手不够之事头疼么?到时候替蛮子做些农活便能轻松得到一份口食,也无需再受那奔波劳累之苦……”一位两鬓斑白的老汉语重心长道。
……
流民们想法各异,越吵越激烈,干脆将手头的活撂在了一边,似乎不将对方彻底说服誓不罢休。争论至最后虽个个面红耳赤,却仍是各占各的理,谁都没有将谁说服。不过整个过程却早已被奉张修之命乔装打扮混入流民堆里的鬼卒洞悉得一清二楚。
说服归说服,行动归行动。之后倒还真有不少动了心思,想去江州给锦帆当脚夫的流民在天师道仍未离开宕渠的情形下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锦帆的船只去江州谋生。
起初还算顺利,那些在锦帆内部最底层的喽啰立马以原先说好的五十钱一日的价钱,将手头的苦逼差事甩给了这些懵懂的青壮,倒也算是各得所需。
不过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这种事最终还是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情况下为甘宁所知晓。
话说甘宁现在虽然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但如今在各方都如绷紧的弓弦般紧张兮兮地注视着天师道招安一事,若是自己因运粮之事稍有延误一顿责罚怕是免不了的。
可能是当上了垫江县尉之后政治敏感度明显有了提升的缘故,甘宁最后还是决定去江州码头视察一番:一则为了鼓舞士气,二则对外界也好有个交待——至少对此等大事总不至于不闻不问。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