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子午饭也没有吃,匆匆地回到房间,将通知书扔到一旁。
抽出一张纸,结合今天听到的和记忆里残存的知识,拿起笔开始推演这场危机的来龙去脉和演进过程。
六子不太记得这场危机的细节,只知道在7月危机爆发后,还延续了差不多一年多时间,并直接导致了四川保路运动的爆发。
历史各有不同,但危机的根本原因总是相似。
说来橡胶泡沫与历史上的郁金香泡沫等并无二致,都是起于需求,兴于投机,亡于癫狂。
19世纪末,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轮胎、胶靴等广泛运用,对橡胶的需求快速上涨,但鉴于橡胶的主要产地在南洋且生存周期较长,短时间内市场供给很难跟上,导致了每磅橡胶价格从1908年的2先令涨到1909年的10先令。
两年涨五倍的诱惑,更进一步推高了上涨预期,各路资金纷纷加入投机,其中因南洋的主要宗主国英国和靠近南洋最近的远东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对橡胶炒作之风最盛。
国际资本纷纷在南洋设立橡胶公司,其中将总部设在上海的就有四十多家,很多公司其实就是个皮包公司。
然而,在赚钱效应的蛊惑下,人性的贪婪被成倍放大,根本就不去管股票背后是什么,买到就是赚到。
投机者们可不管你真实业务如何,只要沾上“橡胶”二字,就一拥而上,疯狂抢购。
这与现在炒作概念股是一个道理,但因当时可没有什么像样的监管,不仅老百姓炒,各路钱庄拿着老百姓存款也冲进来炒,炒作之激烈远不是今天可以想象的。
六子在纸上列出整个危机可能的演进过程,心情越发沉重,如果仅是股民炒作,最多一部分人亏个倾家荡产,最怕的是钱庄进去炒作。
但是相当中国的现状,有这么好的赚钱机会,别说钱庄了,远在海外的自己都想进去炒一把,毕竟钱帛动人心啊!
六子没有替清政府维持统治的打算,但是不能不考虑,此次危机对民族资本的打击。
虽然人微言轻,但是既然作为这个国家的国民,看到危机不能当作没有看到。
想到远在美国都能听到炒作的相关消息,可想而知国内会被炒成什么样子。
该怎么阻止这场危机呢,给朝廷进言,估计信都到不了朝廷手里。
六子琢磨了半天,也没有想出好的办法,只好利用自己的私人关系给徐世昌总督写信。
自己认识的,官最大的就是徐世昌了,但是想想自己与徐总督也不过是两面之交,到底能不能起到作用,还未可知,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六子酝酿了半晌,提笔写道“菊帅爷爷台鉴,孙儿学良顿首。孙儿已至美利坚,并于今日被美国军事学院收于门墙,特禀于菊翁,提携之恩,学良没齿难忘。”
“在美利坚之见闻令孙儿眼界顿开,然无意间闻知远东对橡胶炒作之消息,更令吾寝食难安......”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