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元年三月,南方已是草长莺飞,而北方尚春寒料峭。
新民学堂第一届的学制有点特殊,本来按照清廷官方壬寅学制初等小学应该是五年的,但是因为第一届除蒙童班外,招收的都是有文化基础的学童,所以采用了三年学制。按此学制,今年三月正好是第一届的毕业季。
新民学堂的校园里,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三年级五个班的同学们似乎一下长大了很多,窗外操场低年级孩子的叽叽喳喳的说话声也不显得那么刺耳了,甚至连中午饭堂里只漂着几点油花的免费汤也不那么难喝了。
三年级的课业都早已结束,毕业考试也已考完,但是学校仍然没有通知放假,大家仍像往常一样上学,只是再也没有老师到教室里盯着大家好好念书了。没有了目标,大家心里瞬间变得空落落。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个同学或多或少对未来都有些茫然,不知道是该继续读书,还是该干点什么?而自己又能干什么?每个同学都在心里犯着嘀咕。
六子坐在教室里有一着没一着地和同学们唠着嗑,心里张皇的厉害,和他聊天的聂树林也明显有些心不在焉,随便说了几句,也不再说话了。聂树林心事重重地坐在窗户边,手托着腮,望着窗外的树枝,光秃秃的没有一片叶子,心里思量着未来,继续读书可家里已经供养不起,回家种地心里隐隐又有些不甘心。他扭过头问六子,“汉卿,毕业你打算干啥?”
其实,六子自己心里也有点茫然,高小及中学的课程自己早就自学完了,继续上高小及中学等于浪费时间,上京师大学堂这类大学,自己年纪又太小,估计也没有大学愿意要。到底怎么办,这段时间他也一直在心里琢磨,但是始终没有定下心来。
聂树林的问话把他从思索中拉回来“我也没有想好,但我不想在国内继续读书了,想出国见见世面,可是又担心我娘的身体,自从我二弟出生后,我娘身体一直都不好,我爹又长期在外面,没有个人在家,我实在放心不下。”
“我其实觉得你还是出去的好,你家里条件很好,有佣人可以照顾你娘,再说你在家也起不到太大作用,还是出国长长见识的好。你是个干大事的人,也比我们成熟,懂得比我们都多,我想你应该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心里下不定决心。别让自己后悔,还是出去吧,你有这个条件,珍惜机会!”
看着树林郑重的表情,六子点了点头,也关切地问道“树林,你毕业了怎么打算?”
“我家里的条件你也知道,进新民学堂还是因为这里免学费名额,这两年仅供我的伙食费家里都有点周转不开了。更何况现在大清国科举也废了,我就是再读也不可能以此为生,还是早点回家帮我爹分担一下家里的活计”。
“树林,你文武双全,要是不读书就可惜了,我回家去找叔伯兄弟打听打听,看有没有不收学费的学校,有消息了再告诉你”
“谢谢了,汉卿,但我是真没法再读了。我家兄弟三个,我老大,为了养活我们三个,我爹除了干农活还要给人赶大车,一年到头累的腰都直不起来,我如果不回去顶他一把,估计没有两年身体就累垮了。我现在没有办法想那么远,只能先将眼前给糊弄圆了”。
“哎”六子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能重重地拍了拍树林的肩膀,两人又陷入了沉默。
这届同学中,有二十来个比较贫苦的平民子弟,这些同学都是经过千军万马搏杀才挤过独木桥获得免费名额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大家都是倍加珍惜,在平时更是不知道比那些士绅子弟及巡防营官兵子弟要努力多少倍,因而这批同学数量虽少,但是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想到他们大多都将因为家庭困难而面临辍学,六子心里是既惋惜,又难受,以自己的条件帮一两个可以,这么多可就没有办法了。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