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老爹特意请假在家,恭候他为六子延请的名师辽西名儒崔名耀。
崔名耀,台安县人,自幼天资聪颖,酷爱读书,涉猎广泛,经史子集无不精通,并成一家之言。崔师自八角台时就追随老爹,主掌文案,很得老爹信重。他不仅是老爹的秘书,还是智囊,可随时参议诸事,由此可见崔师之能力。
约摸九时许,崔师上门,老爹老娘带众小迎至门外,寒暄过后正式到明堂叙话。
老爹向崔师介绍六子“我家这小子,性情有些顽劣,但是还算机灵聪明,一直以来没有进学,前段借居在庙里,随圆觉师父学习了一些文字。”
崔师听了追问道“圆觉师父可是娘娘庙主持圆觉大师”。
六子在一旁答道“正是圆觉师父,我随师父习字读书半载有余。”
崔师拈了拈胡子沉吟道“圆觉师父是有名饱学之士,有他做你蒙师,想必基础定当扎实。随圆觉师父,都读了哪些书?”
六子恭敬道“禀夫子,学生随圆觉师父学习了《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章句》部分《毛诗注疏》及《史记》部分篇章。”
崔师皱了皱眉头“方才你说仅与圆觉师父学了半载有余,这点时间怎能学完如此多书?”
“弟子不敢妄言,圆觉师父每篇只教三遍,所以进度较快”六子解释道。
崔师眉头皱的更深了“胡闹,蒙童怎能如此授学,三遍如何能让孩童掌握,可有为你解过经义?”
六子老老实实地道到“解过”
崔师更加不信,遂道“待我考一考你,《三字经》有言“首孝悌,次见闻”何解?”
六子略一沉思,将圆觉师父的教导及自己的理解说了出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至于为什么孝悌是首务者,弟子窃以为孝悌是父母子女之间血脉本能,这种本能是道德的发轫,推己及人,就可以从亲亲延伸到纲常伦理,次序礼仪。”
崔师见六子不仅能解其义还能有自己的看法,疑虑稍解,但不放心,又问道《史记留侯世家》可习过?”
六子点点头。
崔师问道“留侯世家中有'圯上纳履'的故事,为何黄石公反复用早到来考验张良?”
崔师问的有些刁钻,一般人都会认为黄石公通过提前到达来测试张良的向学之心,但是崔师的问题的答案显然不会这么浅显,必有深层含义。
六子思索了片刻回答道“黄石公欲传授张子房《太公兵法》衣钵,而兵法不同于一般学问,其对人的悟性也有较高要求,不具备这种悟性仅有品德是不够的,故学生认为这不仅是考验子房向学之心,还考验其是否具备兵家的基本素质。用兵讲究未谋胜先谋败,讲究立于不败之地,张子房先前两次虽说都有提前但仍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方仍有比其早到的可能,因此第三次子房“夜未半往”,如此不论黄石公如何在约定之日早到都不会比张良早,因此就立于不败之地,黄石公见其悟透这个道理,具备兵家的悟性,才将《太公兵法》传给他。”
崔师听得连连点头,感叹道:“圆觉师父真神人也,如此短时间,能让你如此多课业都能有所领悟,吾不如也!”,又朝六子道“你这孩子也是颗读书的种子,已能从书中读出了自己的看法,不错不错,你很不错!”
老爹听到崔师夸儿子,比夸自己还高兴,大喜:“崔师,你看六子怎样,可还能教得。”
崔师哈哈大笑“雨亭,你就得意吧,家有芝树,又够你嘚瑟几天。如此美玉良材,岂有错过之理,我是担心自己学疏才浅不足以教令郎,也罢,我先厚颜收徒,待遇到名家定当让贤。”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