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名将台 > 第七十五章 争锋相对

第七十五章 争锋相对

“我上过三年多时间的私塾,两年的高等小学,其中读的不乏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也不乏《天演论》、《新民说》之类的书籍。”

那招收学生的先生见徐象谦不温不火的沉稳,言谈间没有半点紧张和慌忙的神色,知道这人胸中有点墨水,也就将其收入学校。

三十一 争锋相对

段祺瑞为了一手把持中央政权,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虽然收复蒙古赢得了不少政治威望,也缓解了国人对其责难和不满,但已成为眼中钉的直系仍然对他形成重大威胁,一山难容二虎,冯国璋的突然病逝也没有组织两系间的必然一战。在南方,忠于孙中山的一支“护法军”在陈炯明的率领下,从福建杀回广东,桂系以邻为壑的“大广西主义”也宣告破产。

收复蒙古的段祺瑞好不得意,马上就呈现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姿态,听说吴佩孚擅自与南方讲和,二话没说,就调集四个师向南推进,企图先灭掉这个直系集团的出头鸟,便令段芝贵为前敌总指挥,徐树铮任总参谋长,曲同丰、魏宗瀚、陈文远、刘询分别为师长。四个师总称为“定**”,由段祺瑞任总司令,徐树铮兼任副总司令,南下与骁勇好战的吴佩孚开战。

吴佩孚对于四个师来势汹汹的环围却是不屑一顾,他当机立断,做了一个相当惊人的举措,竟然和南方政府军队签订《救国同盟军草约》,宣称:“扫除内奸,废弃密约(特指段祺瑞同日本人签订的合作协定),选举良善国会,组织不党内阁。”

段祺瑞咄咄逼人,吴佩孚针锋相对,都到了这番地步,作为直系掌门人的冯国璋为支持部下刻不容缓地运作一通,他自己亲自在北方奔走,联系外援,筹措资金,招兵买马,积极呼吁直系内部加强团结,为一举击败皖系,掌握中央政权而作大力的准备,可这人还未经大战,自己就先走一步。

在保定的曹锟近水楼台先得月,公然以直系掌门接班人的身份帮助王士珍一同主持冯国璋的葬礼,一些皖系外的督军将领纷纷致电吊唁。段祺瑞没有表态,皖系其他将领也就无动于衷。

得到冯国璋去世的消息,段祺瑞内心矛盾,一个人在楼上的房间里坐在太师椅上,拄着手杖,很长一段时间里默然不语。55岁的他干脆剃去双鬓已经斑白的头发,双眼内陷,双腮也如刀割般瘦削,一脸疲倦。

终究还是去了冯国璋的葬礼,段祺瑞面无表情地走到冯国璋的遗体前,掀开棺椁,看了看老战友、老对手最后一眼便转身离去,甚至还没有对家属说一声“节哀顺变”的话。到底还是去了,皖系的其他将领也跟风,纷纷给他们的冯四哥送去挽联予以致哀。后来,据冯氏家人说,段祺瑞还在后来派人送来一副挽联:“正拟同舟共济,何期分道扬镳。”

南方的七总裁政府对于吴佩孚的“停战联盟”还是作出了积极的配合和反应,但在上海议和的双方对于改组国会一事始终为达成一致,漫长的讨价还价让炮火中出生入死的军人等得很不耐烦。吴佩孚直接将军队北撤,企图与曹锟一同正式问鼎中原。

段祺瑞气急败坏,恨不得将吴佩孚碎尸万段,便挟中央之名,对吴佩孚作出严禁的命令:“不得撤防,违令者重罪!”

吴佩孚仍是不让半步,轻蔑冷笑后又直截了当地说:“为什么不能撤防,现在南北双方已经罢战议和,理应同属一家,既然不是外患仇雠,又何须重兵防守?”

南方一边的军政府听说吴佩孚这个不好惹的鸱枭终于要北归,迫不及待地出资请这“瘟神”赶快离开,当即开价就是60万元的开拔费,一月先付30万元,开拔时再付30万元。简言之,就是送钱请吴佩孚走人,由南方再度接管湖南,先前两次督湘的谭延闿闻风从上海回来挤走程潜,在赵恒惕(接受了程潜的部队)的支持下得以重掌大位。

段祺瑞用威逼的口吻谴责吴佩孚:“吴贼视中央如无物,擅自与南方伪政府议和,又违令北撤,实在罪不可赦。凡拥护北京中央者,人人得而诛之。”

吴佩孚顺手牵羊就接招:“全国之大,能否为一系所盘踞?疆吏之多,能否为一党所尽占?兆民之众,能否尽为一人所鞭笞。段某假借中央之名,勾结外国,卖国媚洋,凡我炎黄子孙者,人人得而诛之!”

双方火药味十足的攻讦让本来脆弱的关系更加紧张,两系统帅也都运筹帷幄、点兵派将,随时准备大战一场。

吴佩孚和他的第三师穿过洞庭湖,突过皖系张敬尧的围堵,再到武汉乘坐火车,一溜烟地进驻河南郑州,一个师长,却得到河南军政长官的全体迎接。“此行目的,在拥护总统,抵制安福系的总总卖国密约,为了中央声望,为了中华民国之完整,不惜一战。”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