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木土之秀多于水灵之韵罢了。
小六每日精神抖擞的出去,又灰头土脸的回来,看着极累,心情却极好,言道要给春暖一个惊喜,说罢就睡着了。
春暖抚摸着小六睡着后依然带着笑意的脸庞,心间仿佛藏了一汪温水,又软又暖。
春暖翻出张氏炒好肉酱,亲自下厨烙了几张蔬菜软饼,将肉酱夹在里面,用油纸包好,又泡了一壶菊花枸杞茶,一同放在食盒中,让常寿带着给小六加餐。
一连干了十多天,才把府邸改造完成,小六又买了不少木炭烧在炉里去屋里的湿气。
这几日,何氏过的实在烦闷,虽说有清婉清姝两个小姑娘时常过来过她说话,可那两个小姑娘动辄诗词歌赋出口成章。
今日诗经明日楚辞,说的不亦乐乎,可怜她只会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哪里懂得她们说了些什么啊。
春暖又坏心眼的不帮她,只坐在一旁看她的笑话,又或者直接去了厨房给她那傻儿子准备吃食。
留她一个人在这里,度日如年,甚是煎熬。
幸亏那边的府邸已经修整好,再散两日就能入住了。家具买不到称心顺意的,小六索性画了图纸交到百工局定制。
暂时先在侯府库房里借过去一套,将这段日子对付过去,等自家家具做好后,再还回来。
万事俱备,只剩看个好日子搬家,何氏这两日突然觉得天明眼亮天蓝水清,就连两个小姑娘日日念着她听不懂的诗文,她也觉得悦耳了许多。
终于等到了一个黄道吉日,何氏迫不及待的让绿云紧忙拾掇,欢天喜地的同楼府众人告辞。
靖远侯特意空出一天假,准备送她们过去。
来时怎样,去时还是怎样,只用马车装了自家的行礼,离了侯府,缓缓向新府邸而去。
挂着齐府二字牌匾的宅邸门前放了两串红彤彤的鞭炮,等马车一停下,常喜就用香枝点了炮竹,噼里啪拉一阵响,惊的小龟直扑腾。
小六与春暖心意相通,由他改造过的府宅极得她意,故而她看着处处妥贴万般顺眼。
秋日草木凋零,院子里留出了几片来年可以种花种草的地方。
旧池塘又扩了一些,往里填了不少淤泥,注了半池子水,来年亦可种荷养鱼。
三进的宅邸对齐家几人来说有些大,空旷的很,所以小六关了三进的角门,只在二院处住宿。常喜常寿常柱三人照例住在前院,看管马匹驴子车辆等物。
各处屋子的改装,小六全按着清阳的方法又加以改进,愈发显得舒适安逸。
何氏的寝室暖阁,七郎的书房,小六春暖的贮藏室,皆按个人性格来置,风格迥然不同。
齐府众人心中欢喜自不用说,便是靖远看着这样的住所亦是喜欢无限,都有些舍不得回去了。
他心想:“孔氏样样都好,就是过于刻板,家里被她经营的好似铁笼一般,冷冰冰的,没个人情味。这里才像个家,鲜活有趣欢实。”
又想到,若是他跟何氏成婚后,何氏必然不愿住在侯府的。京郊的庄子全按寻常庄子那样布置了,肯定也不得何氏喜欢。唉,趁着还未入冬,还是叫人再改改吧,至少得通个火墙火炕什么的,冬日才更暖和些。
于是他也不多留了,出了门就回府,把帮小六改修宅子的那群人找出来,又浩浩荡荡奔去京郊,让他们按齐府的做法去整修庄子上的房间院子。
他这边忙,齐府那边亦忙。
从清阳带来的物件一一拾掇好摆出来,厨房要先祭拜一回灶神才能开火。
可是没了两个婆子帮忙,春暖只能带着绿云烧水擦试各处家具摆件。
何氏抱着小龟看着她们忙乱,又有小六的宝贝们须轻拿轻放,最重要的是石头颇多,小六带着常喜抱的直喘气。
家里的趁手用具不多,客屋亦只是个空壳,便打发了常寿和常柱去西市买回来。
每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厨房里摆满了半屋子的瓶瓶罐罐,却少了锅灶用具,厨房的用具亦要全买了回来。
常寿常柱两人拉了两大车物品回来,一车全是棉被枕头帘子布幔及各种床垫炕垫,还有各种细布和几包棉花等等。一车便是铁锅沙锅木桶蒸笼篦子等物,大多是厨房用具。
次日,孔氏派人送来两车东西,一车是米面粮油肉菜等吃食,一车是各种布匹绸缎棉花皮子等物。
她真是个妥贴人,知道她们眼下急需这些,便没送那些金玉摆件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又忙了两天,一应事物全备齐,就该准备暖房事宜了。
其实是借故请侯府众人前来吃一顿饭罢了。
本书来自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