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吾汉道昌 > 第六章 船上之事

第六章 船上之事

“大哥,粥也是。”李子怜小声说了一句,偷偷的笑。

李子青郁闷的放下了碗。

“哦?这是为何?”李授没注意他们兄妹两人,疑惑道。

“胖大厨说感谢官人替他说话,他兄妹二人才得以登船。”丫鬟望了李授一眼,说道:“他还说,今后咱们舱室的饭食他会用心制作。”

“大郎,你为何不吃?”李授看了李子青一眼,后者垂头丧气的道:“孩儿没胃口。”

“哦,不错,知道感恩。不过我不图他回报,告诉他举手之劳而已,今后就不必了,一视同仁即可。”李授说完,就用起餐来,再无人敢说话。

只有李子青郁闷的坐着,父亲不离席他不敢走,明明肚子饿的咕咕叫,却只能看他人吃。不由恨起了那个胖子,更是下定决心死也不会吃他做的饭食。

李子怜无奈的望了一眼兄长,很想告诉他一声,你之前几天吃的饭食也是那人做的,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第二日,饭食又变了,丫鬟说是肉夹馍,胡辣汤。这明显属于只有少数人才能吃得起的小灶,胡辣汤此时还没出现,胡椒也都是从海外输来,价格不菲。

李子青郁闷的眼睛发红,又是自创的新吃食,可偏偏是那有才无德之人做的。哼,廉者不食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再好吃他也不吃。他只能给父亲告罪一声身体不舒服,就回了自己的舱室一个人吃起点心来。

每停泊一个城镇,杨汉就下船卖吃食,都是些此时还没出现的新吃食。反正他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价格就往高了定,大宋有钱人多,原意尝鲜的人也多。

所以,每次回船上都能背回几背篓的钱,全是二郎帮着背回来并称重的,没人比他更清楚有多少。

短短的时间内,这还没到长江呢,汉哥儿就赚了一百多贯钱。二郎郁闷不已,怎么钱到了汉哥儿这里就这么好赚?

杨汉既然有了钱,自然不会再从船上赊欠食材,开始出钱购买,价格比船上统一采购的还高。二郎不高兴,认为师父与他这个徒弟太见外。

这让船老大喜笑颜开,倒不是他强买强卖,见钱眼开,而是杨汉坚持这么做的。人家费了人工,有时还要特意采购自己需要的,再说每次二郎都帮忙。花点钱就给自己买个方便,双赢的事,何乐不为呢。

杨汉没说的是,他不喜欢欠人家人情,用钱解决就简单多了。

这样每经过一个城镇,杨汉都会带着芽儿下船卖东西,开船时又会背回几背篓的钱币,船上人多眼杂,不被人注意也难。再说二郎知道了,就代表船老大知道了,船老大知道了,水手舵手也就知道了。

然后就是全船都传的沸沸扬扬。

谁人能想到,杨汉兄妹二人一开始连坐船的船费都没有,还是靠着别人说情才登上船,可这才十几天,就赚了一百多贯。

那些水手当然是惊为天人,乘客们也啧啧称奇。

自然也传到了李授耳中,他是为父守孝,丁忧三年期满,上京(东京汴梁)述职,然后铨选复职上任。他有官身,家人也是官属,本来是可以乘坐官船的,但他持身清正严明,严于律己,没有占国家的便宜,选择自己出资坐船入京。

他本来对杨汉印象很好,但知道此事后,不禁皱起了眉头。小妾与女儿并丫鬟仆人都在议论此事,加上他的儿子不知为什么,很是看不惯杨汉,屡屡表现的愤愤不平。

李授叹口气,当初看杨汉气度不凡,以为是出自书香门第,但现在看来,他整日忙着不是做饭食就是赚钱,哪有时间读书。恐怕是出自商贾之家,难怪商贾气浓了些!但也没有多说什么,自己当初也不过替人说了句话而已,没有理由干涉人家。

船过了富顺监,真溪镇,下一站就是泸州了,这中间再无停泊的城镇。杨汉忙碌了这么多日,才得以歇息片刻。

杨汉此行会穿三峡出川,顺江而下在江州(九江)下船,渡鄱阳湖,穿过江南西路(江西)进入福建路,最终到目的地泉州。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