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尘世诡言 > 第71章 延迟实验与哥本哈根解释

第71章 延迟实验与哥本哈根解释

“你所说的就是1979年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在他生前工作的普林斯顿召开了一次纪念他的讨论会上,爱因斯坦的同事,也是玻尔的密切合作者之一约翰·惠勒(johnwheeler)提出的‘延迟实验’,我们不妨再做一做。”杨教授说。

杨教授果然按惠勒实验的构思进行了延迟实验。结果证明:光子经过第一块半透镜,只选择了一条路线,快要到达终点的时候插入第二块半透镜,光子会瞬间改变决定,让自己经过第一块半透镜时走过的一条路线变为两条路线。也就是说:光子的运动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可以在事情发生后再来决定它应该怎样发生!如果说我们是这出好戏的导演的话,那么我们的光子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这可以等电影拍完以后再由我们决定!

杨教授进行的延迟实验再一次改变了“因果律”。他在进行薛定谔猫实验的时候,车祸死亡女子的灵魂观察到薛定谔猫已死,自己打开密室发现薛定谔猫还活着,因果律已经被杨教授的实验打破。杨教授苦苦思索这些实验,应该如何进行解释?

由此看来,难道哥本哈根学派的诠释是对的?

哥本哈根学派认为:在我们观测之前,不存在什么物理量,也就是说,光子不在任何一条路线上,它没有位置,没有路径,也没有动量之类的其他任何物理量,它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历史”,因为它还没有发生,它只是无数可能的叠加。只有我们观测了,光子才成为光子,历史也就随之有了配套的剧本。有第二块半透镜,就观测到干涉的结果,配套的历史是走两条路;没有第二块半透镜,就得到没有干涉的结果,配套的历史是走一条路。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观测,可以创造历史!无需穿越,只需选择观测手段,我们就可以左右历史!真是雷人!

从目前的实验结果来看,它很可能是最靠谱的。请注意,“最靠谱”前面必须搭上“很可能”。因为,以后还有别的理论,同样可以解释这些现象。

观测之前,没有什么客观现实,只有无数可能的叠加。只有观测了,波函数才能被坍缩成客观现实。那么,谁来观测才算数呢?实验表明,仪器不行,而我们行。于是,冯诺依曼、维格纳、惠勒等人给出一个惊人的判断:意识,可以让波函数坍缩成真。如同宋会琴的意识在第四维灵异空间跟踪波函数,即使没有什么光子观测扰动,只要信息泄露给了人,让人“意识到”了,波函数就会坍缩!坍缩以后就不再是“波”而是“粒子”,无法发生波的干涉。

意识究竟是什么东西?意识究竟是不是东西?我们也只能先设定“意识”是东西,是物质行为。因为,能与物质产生作用与反作用的,只能是物质。除非你能用严谨的、可重复的科学实验证实某些玄玄乎乎的“神迹”。

按照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在没有意识出现之前,没有什么宇宙,只有波函数。当意识第一次出现时,它才坍缩成现实世界。既然有了眼前这个世界,那么,就需要有这个世界的来历,是的,你猜对了,坍缩的不仅是眼前、现在,还有历史——你的观测决定了历史!是有意识的观测创造了宇宙!这……岂不是人人喊打的“唯心主义”?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