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机械生命体1我才是机器人之父 > 第六十五章 隔绝,超强的电磁干扰

第六十五章 隔绝,超强的电磁干扰

每一届的世界机器人大赛都会有这样一种惯例,那就是在大师赛当中出现过的著名理论,最后都会被应用到实际比赛当中。眼前的第二关应该就是这样的设定,这是所有操控师在面对这一关时才想到的,冯*卡曼大神的《机器人自主控制》理论,就是想让机器人也能够具有与人类一样的主观能动性。倘若这第二关真的是为了检验冯*卡曼的《机器人自主控制》理论,那么进入到这个赛场当中也就意味着所有的机器人可能需要更多自我控制来完成比赛,而这些机器人的操控师或将很难控制到自己的机器人,甚至完全丧失机器人的控制权,这一点在之前进入的机器人失联似乎就得到了验证。

目前比赛类机器人比较通用的控制方式,99%以上都是通过无线电技术进行远距离遥控,所以失联意味着受到电磁隔绝或干扰。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操控师都早已有了自己的准备,他们在进入到第二关之前就纷纷开启了自己的“超级避碰系统”、“选择性跟随系统”以及“路径自动规划系统”。

这些在市场上花钱买到的仿大师系统,名字听起来还有一点科技感,但这些系统的核心算法依旧是些陈词滥调,毫无大师的理论精神在其中。这也怪不了那些贩卖系统的商人,大师理论不是一般人想一想就能分析透彻的,没有大师的点拨,核心部分根本无人能懂。就好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最初提出之时全世界也没几个人能懂。

为了稳妥,所有的操控师达成一致,从飞行机器人进入的第8号门进入到了赛场,毕竟这是地震波小子事先探过的路。从第一个机器人踏入到赛场大门开始,它的无线电信号通讯信号立即就被同频率干扰波干扰了,它与操控师的通讯出现了严重的故障,随着进入的距离越大,除了干扰再加上金属赛场的屏蔽性能让它与操控师完全失去了联系。

这样的失联事件一个接一个,即使有几套通讯系统的机器人采用了多频率进行了跳频通讯,而最终的结局都是徒劳无功。直到最后一个机器人进入到第二关赛场之时,所有的机器人完全进入到全部失联状态,操控师们的主控台再也收不到机器人传回的任何消息。

巨大的金属盒状赛场密不透风,所有的观众通过大屏幕观看到一个同样宽0米长300米的巨型迷宫,早早进入到迷宫的飞行机器人和地震波小子与后来的1000多个机器人拉开了一大截的距离,然而它们也并没有能够找到迷宫的出口,只是一直在这个巨大的迷宫当中到处乱转。

巨大的金属盒赛场只有10米的高度,然而所有的墙壁都是从地面一直延伸到顶部的,所以在这一关飞行机器人和跳跃机器人无法居高临下俯视整个迷宫,只能是深陷迷宫之中慢慢找寻出口。整个迷宫分为三个阶段,相当于三个难度级别不同的迷宫被连在了一起。第一个阶段是在坚固的金属墙体和地下植入了无线电干扰源,以及在地下埋有陷阱;第二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增加了光学和雷达致盲,也就是对所有依赖光学和雷达传感器进行比赛的机器人进行进一步“致盲”,并且这种致盲是360度无死角的;第三阶段就更为艰难,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增加了道路变换的设定。目的简单粗暴,就是要让那些没有真正智力的垃圾级机器人全部止步于此。

在迷宫的第一阶段当中,所有后来的1000多机器人排成一字长蛇阵,遇到迷宫分叉的地方就立即分出一支,遇到多少个分叉就分出多少分支出来。倘若其中有分支遇到了死胡同,那么这一支就立即停止前进转而退出去继续连接上整个长蛇阵。而走在每个分支第一个位置的都是跳跃机器人,因为它们即便是遇到了陷阱,它们也能根据自身的三轴陀螺仪判断出风险,并迅速地进行规避。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