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晚8点根据比赛的抽签排序,抽到第一号签的是来自德国的人工智能科学家罗尔夫。严谨而又不苟言笑是德国人特质,这位罗尔夫大神也一样,他站在巨大会场正中央没有一丝幽默感,他平铺直叙着自己的学术观点。他开口没讲几句,就调出了自己的理论的数学模型以及原理仿真。从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两个螺旋状的数学模型,一眼看上去与冈阪一雄的双螺旋结构算法极为相似,这也引起了冈阪一雄的高度关注。在罗尔夫大师不断深入阐述之后,明显的差别开始出现,他引入的量子力学的纠缠粒子原理。他设想在机器人的算法核心中植入算法上的纠缠,形成双螺旋的稳态结构,避免以机器人为载体的人工智能未来对人类造成威胁。倘若其中一组螺旋算法出现问题,除了可以自动和人为修正之外,还增加了与之纠缠的算法进行修正,增加了机器人算法的稳定性,是目前已知各类算法稳定性最强,没有之一。
罗尔夫此时将自己稳定运算数据发到了评委团,评委团后台专业人员立即比对的最尖端数据,将结果显示在了所有巨型屏幕上,罗尔夫所言不虚确实远胜目前其他算法。
即便如此,冈阪一雄却并不看好他,因为只会做补丁的学者最多是个工程师,永远也成不了科学家!
然而就在冈阪一雄以为罗尔夫的展示到此结束之时,罗尔夫开口说道,刚才的演示只是纠缠算法的热身而已,真正厉害的马上为大家揭晓。
罗尔夫的助手立即走到他的跟前,带上了一个脑电波发生器,此时舞台下方升起了一个大概三米多高与人类几乎2:1比例的巨大人行机器人。然后大屏幕上显示出目前这个机器人的智力为67,接着通过罗尔夫的助手的人脑与机器人进行纠缠运算,测试出机器人当前智力为149,这意味着这种纠缠算法立即就解决了整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低于90的尴尬!人工智能的瓶颈似乎一瞬之间就被罗尔夫大神解决掉了。
望着所有巨型显示屏幕,所有的观众都沸腾了,全球最顶级的评委团也开始了交头接耳地议论。这似乎已经超越了冯*卡曼大神,超越了他的《机器人自主控制》理论达到人类平均智力的水平。
这一指标让同样也在关注比赛的冯*卡曼有点紧张起来,但丹尼尔却一直在安慰老师,或许是上了年纪,其实冈阪一雄和丹尼尔也都发现了罗尔夫这个学术成果的弊端。评委团里的某位评委提出的质疑也立即应验了他们的猜疑是正确的。
“尊敬的罗尔夫教授,请问您的纠缠算法的实效性是多长。”
罗尔夫犹豫了,也许是他并不甘心,也许是不愿开口,但评委团都在等着他的回应。
“非常抱歉,一旦停止与人类大脑进行纠缠计算,机器人立即恢复到原来的智能状态。”
“您的人工智能是没有存储的能力吗?”
“并非这样,而是这种算法的特性,随智力而纠缠,没有可纠缠的智力也就回到初始状态。记住的仅仅是动作,而无法复制人类的思维。”
“您,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至少在需要它的地方,例如外太空、例如火星,人类无需去到那里就能远程建造起智能的宜居人类家园。感谢您给人类带来的科学技术!再次感谢您!”
罗尔夫和他的助手还有机器人缓缓的降下,直到消失在舞台之上,他带着他应得的那份荣光,值得被称赞被人类铭记。
或许是评委团的要求过于苛刻,又或许是整个人类对科学要求过于严苛!
稍作几分钟的休息,评委团不记名开始了对罗尔夫的成果进行评定,评定的结果并不会显示在所有观众能够看到的巨幕之上,而是由多个保密机构暂时封存,等待所有大师演说完结之后才公诸于众。
聚光灯再次聚集到舞台的正中央,冈阪一雄缓缓升起,信心满满的他志在必得。
“我看着他就来气!”
舒杰说不出更狠的话,但他必须释放出自己心中压抑了很久的怒火!不然自己会被冈阪一雄的丑恶行径所逼疯。
冈阪一雄用日式传统的动作向两边的观众鞠躬行礼,然后并不着急演说自己的学术成果,而是一杆子打死后面所有准备演说自己学术的人。
各位尊敬的评委和观众,我们一直都进入到了一个误区,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科学,它并非像我们往常想象的那样。我们研究机器人或人工智能,最应该只去研究的是人而非机器,是人而非人为的人工。”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