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驸马的十名家仆瞪着游回西岸的李琅,杨湛喝道:“种田的,会骑马吗?”
“哈哈……”众人哄笑
国朝在河西陇右西域等军镇占据大片牧马地,边关互市也很活跃,因而流入京畿地区市面上的马很多,但一匹最差的母马也不低于五贯钱,健马都在十贯以上,种田的庄稼汉们种一辈子田都买不起一条马腿,根本就没人骑过马像李琅这样的穷课户,种田几十年,没有半文钱的积蓄不,还债台高筑,倒欠数百文,又怎能买得起马来骑
李琅没在意对方蔑视和强横的口吻,他在想着决定命运的事:此番回村,就算是跟韦府正面开战了,结局一定是你死我活
韦府之于乡民,犹如大象俯视蝼蚁,而韦府身后与李唐联姻的京兆韦氏更是巍峨高山,无可撼动要想在这场交锋中活下来,除了揭竿起义,李琅实在想不出还有别的道路可走
凭心而论,在京畿地区起义纯粹是一个自不量力的笑话,相信已经准备起义的潼水人也都明白,起义必然会很快遭遇失败……这个完全不用怀疑,唐军随便出动一支微不足道的部队就可以将起义迅速镇压,起义迎来的将会是唐军的屠戮
但在这个“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打地洞”的阶层固化时代,如果不起义,投胎成平民的李琅将永远无法回击杨玉环咸宜公主,韦府和崔家的迫害,他这辈子将活在痛苦和恐惧之中,卑微而可悲
此时此刻的李琅切身感受到了被崔家强征强拆,血腥掠夺土地的百姓面对无力抵抗的强权和暴力时的那种深切绝望,相信历史上无数次被迫起义时的人也都有过这种绝望
李琅思来想去,觉得唯有相机起义最切实际,只是起义需要换一种免遭唐军屠戮的方式,一种令皇帝不得不最终跟百姓签订“城下之盟”的方式
这种方式在别的地方根本不可能存在,但在骊山却是可能的,前提是李琅作好起事准备并把握起事时机
时机可以等,现在是三月,桃花绽放的季节,这个时机应该很快就会到来准备方面嘛,一定要联络潼水人,将主战场转移到骊山
潼水一马平川,根本无法抵挡唐军只有东西绵亘50里,南北宽近30里的大骊山才具备与唐军一战的地形条件,令唐军骑兵难以发挥该有的优势而最主要的是,只有骊山,才能令皇帝不得不签订城下之盟
李琅将身上带的铜钱全拿出来,分送给杨湛等人:“些许意思,不成敬意,等会儿劳烦诸位壮士出面救人”
杨湛掂了掂李琅递到他手中的铜板,悉数笑纳后冷冷一笑:“上马吧”
李琅没骑过马,怕被马踢或马咬,尽量心为妙,从前方靠近马身,抓住笼头拿到缰绳,踩着马镫爬上鞍辔,将身子放低生怕栽下马来,动作有点狼狈好在这匹体高一米四左右的健马性格比较温顺,被李琅一个陌生人骑上去没怎么反抗,李琅学着杨湛等人的动作策动健马,听着马蹄着地时发出的蹄声,由慢渐快地驰往骊山
骊山清江村韦府门外,到晌午的时候陆续聚集了数百乡邻,多是韦侯成一族的韦姓族人,男女老少都有,闹哄哄的,混乱喧嚣
韦府连夜掠走韦侯成夫妇,洗劫韦侯成的家,其行径跟响马强盗无异,宗老韦寅获悉后,将周边村落的族人们召集起来,要跟韦元魁三父子讨个法
韦府管家韦谦带着十几个彪悍家奴守在府门前,横刀出鞘,凶狠地扫视乱哄哄的乡民,眼光所到之处,碰到的大多是畏惧和闪避
“你们头顶着韦家的,脚踩着韦家的地,韦家什么就是什么,要你地就得给地,要你命就得给命”
在韦府横行乡里数十载的积威之下,多数百姓不敢用愤怒的目光跟韦家人对视
“一群为数众多的羊,欠抽”
百姓是羊,韦府是狮虎,狮虎会在意一群羊的对峙咩叫吗?对普罗百姓,韦谦从骨子里透出深深的鄙夷,睥睨的视线最后汪在一位须发皆白,正闭目静默的古稀老人身上
老人是韦侯成一族的宗老韦寅,年龄比韦元魁还要大上一轮,放眼国朝,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可不多老不死大半截身子都入土了,却人越老越多事,多次敢跟韦府来斗,没一次占到半点便宜尽吃亏,还不长记性,这次更放话出来,要跟韦府抗争到底,已备好棺材准备就死
想死还不好办,正好官府的人业已赶到韦府,款待官差的饮宴此时也该结束了,等会儿干脆让吃饱喝足的官差成全其死志,将这个自不量力的老货一并收拾了,让村中自此少一个碍手碍脚的人</p>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