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我要当盛唐皇帝 > 第177章 顺应时势

第177章 顺应时势

“秦家于我有授艺之恩,秦家子弟当然享有优渥。”

李琅淡淡一笑,诚然,千贯巨资拿来居家过rì子,只要不碰上灾荒连年,他这一辈子都可以吃穿不愁了。

秦慕开暗暗点头,不过,将子弟交付李琅,详情总得问清才能放心:

“贤侄打算往何处边关投军,安西还是辽东?现今关中大量募兵,只怕是辽东战局吃紧,去辽东应该没错。”

关中大规模募兵背后的原因,逃不过秦慕开的深思,可李琅却摇头道:

“……我去河东。”

往哪里投军是一个核心问题,李琅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简略一点地来,李琅选择的地方不但要有敌军,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发展空间。

李唐龙兴之地北都太原所在的河东军镇是李琅的首选。历史上,河东也是安禄山造反的三大老巢之一。

……既然李唐龙兴之地可以成为胡人安禄山反唐的老巢,为何就不能成为汉人李琅起步的据点……

秦慕开讶然道:“河东么,听河东承平rì久,现在北面的突厥又被你领军所灭,河东更是不太可能有胡骑寇边了。”

李琅直言道:“我觉得,接下来……最有可能发生大规模战事的地方并非安西和辽东,而是山东、河东、关内、河西和陇右等地。”

奚契联军击败信安郡王的北伐大军后,下一步既可以向东蚕食平卢军镇,也可以南下攻占幽州,或绕过幽州掠夺因集军北伐而将兵力抽调一空的山东全文阅读。

但李琅觉得奚契联军不太可能东进平卢和南下山东。

因为一则是奚契骑兵不擅长攻城战不敢随便拉长战线,二则奚契面临回纥的威胁且要与回纥争夺水丰草肥的突厥故地,三则奚契南下无法迎合吐蕃的利益……从莺的话中,李琅觉得也许还有其四……

故此,奚契最有可能将主力骑兵集结于突厥故地,这样既可以与回纥鏖战蒙古高原争霸草原之王,又可以进攻河东、关内、河西等军镇,协助吐蕃牵制青海湖的十几万唐军

……相信这是吐蕃跟奚契达成的盟约条款之一,吐蕃接下来必会在青海湖有所动作,甚至,吐蕃用兵的重点地域也许不在勃律,而在青海湖……吐蕃国内的总兵力与大唐相当,在四十万以上,吐蕃有足够的兵力施行大战略。

“接下来……”

李琅得慎重,话中包含了隐晦的信息,联想到时下流传的李琅北上契丹寻亲的亲历,秦慕开就没有再问,也没有反驳。

心里话,长居京畿的他不认为自己比刚从辽东回来的李琅更了解边关的实际战况,不过他下意识地相信李琅的判断,因为他觉得李琅有一种很强的预见感和神秘感……就如李琅梦会十年后的翰林李学士所作绝妙名篇将进酒一般。

“想必四弟已经给你过我们秦家的族规,你觉得秦家的族规是否合时宜……”

老庄主派来的嫡孙女就在隔壁,她不喜习武不了解兵事,她关心的是族规,秦慕开便想借用李琅的声望在秦家壮大自己的革新观念。

秦慕开的那种问题最是不好应答,李琅不愿去加深秦家五兄弟因革新族规而造就的矛盾,但又不得不设法服秦家子弟随他投军,他在脑海中斟酌着词汇,笼统地道:

“秦家族规体现的是秦家祖辈积累下来的处世智慧,富有居安绵长的人生哲理和高远平和的意境,是极好的。

只是,三千大千世界,并非一成不变,打个行路的比方吧,一个人要想一直平安地走下去,就需要顺应地势,时而直行,时而绕道。

如果将归隐当成直行,出仕当成绕道,一个家族的兴衰岂非正是这个道理,只有顺应时势,该归隐时归隐,该出仕时出仕,进退有度,方能居安地间,万世绵长。”

秦慕明现在已经对李琅彻底刮目相看了,连连点头:

“得好,正该如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到头来只会在不断变化的时世面前撞得头破血流,这一次的事情就是一个大教训。”

秦慕开知道隔壁侧室的嫡孙女在静听,便故意通过她给老庄主听,微笑道:

“关键是要进退有度,古来多少家族盛极而衰,就是因为失了一个度字,与是否出仕无关……”

酒后,李琅没有再去秦家庄,也没见到秦云,离开青泥驿时,他留下五百贯给秦慕明招募秦家子弟,以及补偿被监门卫打伤的无辜百姓,接济那些被袁齐兼并土地后rì子窘迫的课户们,他自己则带着余下的五百贯回家,又给愿意随他投军的清江村年轻人每户十贯。最快阅哈十八尽在看书啦,http:../book/dazhuzai/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