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元年的端午节,在长安城的西市发生了一些令人震惊的意外事情,这些事儿迅速从西市辐散全城,一时满城轰然:
弃官不做的“楞娃”李琅出现在西市,当众控诉虢国夫人和安禄山合伙谋杀他。
开元五年出嫁契丹松漠郡王李失活,第二年又嫁其弟李娑固,随后又跟李过折,再跟泥礼之弟阿隆勒的永乐公主从契丹逃回来了。
再算上早些年便已经逃回大唐的其他两位和番公主:
开元十年出嫁契丹首领李郁于,两年后再嫁李郁于的弟弟李吐于的燕郡公主,以及开元十三年出嫁契丹首领李邵固的东华公主。
至此,宝皇帝登基后的三位和番契丹的公主算是全部逃离契丹,现在只剩下圣人的亲孙女静和公主下落不明了。
永乐公主受燕郡公主,东华公主所邀,在西市海池画舫上叙旧,却不料遭到蜂拥而至的百姓围观逼问契丹叛乱发生的原因,可三位公主俱都闭嘴不言。
顿时群情汹涌,百姓愤慨之下,最后竟弄得画舫侧翻,三位公主落水受惊,被赶来的金吾卫护送才得以脱身。
三位公主虽然没有只言片语吐出,但永乐公主如何出现于西市的来龙去脉却在接下来的数rì间逐渐清晰。
其中至少有两个准确无误,详实可查的消息来源。
……
第一个消息来自蓟国公李楷洛的府第。
今年三月,在契丹求亲使团抵京的第二,契丹坠斤部酋长李居柏携一中年汉女登门造访兄长李楷洛的蓟国公府,声称这名中年汉女为他的家眷,患有隐疾,此番带她随行进京是为了留在名医聚集的长安治病最新章节。
蓟国公夫人热情地将这名中年汉女留居蓟国公府,一应物事供奉周全,并热心地想亲自陪着中年汉女去长安大医馆问诊,却被中年汉女以隐疾为由婉拒,中年汉女每次出府就诊都是由李居柏留下的几名契丹女婢随身服侍。
契丹叛乱事发之后,这名中年汉女便以出诊为由,带着几名契丹女婢离开蓟国公府,再也没有回去,急得蓟国公夫人慌忙跑去京兆府报案人口失踪。
官府接案后,衙役在中年汉女的居室内发现一张辞别的纸条,上面道明她对盛情款待的谢意,同时也表明身无分文,无以为报的歉意。
自始至终,蓟国公夫人连这位中年汉女姓甚名谁也不清楚……西市闹剧之后,蓟国公夫人才得知中年汉女便是永乐公主。
第二个消息来自终南山北麓的古楼观台。
在终南山北麓,以唐皇室宗庙的楼观台宗圣观和玉真公主别馆为中心,分布着不少道观。
端午节前,其中一座由女冠主持的道观接受了一名中年女子杨氏出家为冠,并循例报崇玄署备案。
当时恰逢东华公主陈氏正在此观访道,一眼认出杨氏正是与她一样曾和亲契丹的永乐公主。
一时两位和亲公主惊喜相逢,互诉遭遇。
东华公主是在十年前,其夫李邵固被可突于杀死后,出逃平卢军,最后由平卢军护送回到长安。
永乐公主则道出她是因替阻午可汗牵线李过折残部有功,阻午可汗同意让她随求亲使团来到长安,待新的和亲公主离京之后,她便可被放归。
但后来出了一点意外……李居柏因而便将她送入蓟国公府,并嘱咐她不得暴露真实身份……出于顾虑,直到契丹叛乱的消息传入京城后,她才敢自行离开。
东华公主也不便细问,她与永乐公主约定,由她做东,在端午节那去西市海池再行相见,届时,她还会邀请燕郡公主慕容氏前去。
燕郡公主与契丹丈夫李吐于同时逃离契丹后,已双双定居长安,听得最早和亲契丹的永乐公主也逃回来了,自然十分高兴,欣然应约而至。
这样,历经悠悠十余载光yīn,三位逃离契丹的和亲公主终于欢聚一堂……人们看到的道姑便是永乐公主。
只是这个挣脱和亲枷锁的美好的大团圆结局,遗憾地被群情激昂,一心想要寻求契丹叛乱真相的百姓们给生生搅黄了。
三位公主落水受惊,估计这会正在抱怨向人们泄漏消息的“李琅”。
可“李琅”也被人翻出来,是假的……居然还弄出个“真假李琅”的“戏码”来,这下长安的百姓更有得寻思了。
……
不过,除了确凿的消息之外,还有一些并无多少根据的传言也开始在全城蔓延发酵。
启^蒙~书^看书啦,http:../book/dazhuzai/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