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孝如果把胡晃当场杖责致死,那就不仅仅是扫了李琅面子,羞辱松漠营将士袍泽之情的问题
 .
 
o.
m 更新超快!
而是严重影响了李琅在军中的威信,更是粗暴干涉了李琅军令的贯彻执行:
帐下校尉因为严格执行李琅的军令而被人活活打死,李琅却无力保护,以后谁还会听从李琅的军令,李琅的命令在手下军校眼中不就形同放/屁吗。
这一点,李琅是绝对不能容许的。军令如山倒,每一条军令都应该被铁血执行。
特别是在一套连环计划实施到关键时刻,马上就要使用这支三千人的龙武卫上阵搏杀,在刀林箭雨中挥洒血肉,斩获敌人头颅之时。
否则,未上阵,就要先炸营最新章节。
如果松漠营因此战败,甚至全军覆灭,那李琅依据历史脉象所精心制定的计划就会功亏一篑。连同毁灭的还有他的生命。
……
事无谋不立,谋定而后才能思动。
李琅这个三年来一直在谋划和完善的计划,有个两全其美的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实现他在大唐身份地位的升华,成为一个统领军队的将军。
李琅也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走一种比金戈铁马更安全,更惬意的途径:科举。
但李琅一想到那些名垂后世的大才子们,就凉透了心。
李白、杜甫、孟浩然、岑参……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但俱都无法迈过科举的门槛。
杜甫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勉强得到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官,干着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苦差事。
王维也是抱了玉真公主那条粉嫩雪白的大腿,才有所成就。
他李琅繁体字都认不全,又能凭什么纵横不公平的科举,又如何在生徒、乡贡、举人,包括中唐以后被废掉的秀才这条阶梯道路上走得更远。
科举显然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坎坷之路。
何况,宝年间,李林甫当政,专断弄权,妒贤嫉能,在朝堂上玩弄他拿手的双面欺骗手段:一面千方百计地阻断贤才的入仕之路,一面还厚颜无耻地上表吹捧皇上求贤若渴,野无遗贤。
而且就算李琅顺利通过科举入仕,也不得安生。只要在皇帝面前显露些许才能,就必然会遭到李林甫的打压迫害。
连名相张九龄和太子李亨都玩不过李林甫,李琅自问更玩不过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科举不通,那就只有走从军的道路了,高适、岑参等人正是走了这条道路才谋到一个好前程。
所以,从实际考虑,李琅断然放弃“文道”,选择“武道”。当然,文武兼备最好。
更何况,李琅还想得到杨玉环这个千古美人。
杨玉环是李隆基的女人,李琅要怎么跟李隆基竞争?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