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亨不明白韦韵寒心中的真实想法,但这种朝廷大事,李亨是断断不会参与的,他并没有把此事转告皇帝,韦韵寒是礼部举荐的。
待听到坊间传闻后,李瑛的前事涌上心头,李亨一时四肢冰凉,无边的恐惧让他神经瞬间有点麻木:
勾结契丹,这是谋逆大罪,必将满门抄斩全文阅读。
有人利用刺杀事件与百姓的无知,欲置他于死地。
看来,有妻室也是很不安全的。
李亨今日破荒地盛装上朝了,他上朝后所做的首要之事便是,以与共同生活多年的韦妃“情义不睦”为由,请求皇帝准许他废除与韦妃的婚事,与韦氏断绝所有关系。
李亨期待通过离婚躲过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
不似明清时期皇权日趋极致,臣子上殿奏事只能站立。在唐朝,文武群臣上殿议事是有座位的。
服色紫紫红红绿绿的文武两班大臣跌坐在殿堂上。文臣由右相李林甫领班,武将由原陇右、河西节度史,现朔方、河东节度使王忠嗣领班。
李林甫和王忠嗣的脸色都不好看。
王忠嗣自不必,王忠嗣生父为国尽忠,战死沙场,身为孤儿的王忠嗣从被宫中收养,在宫中长大,是太子时候的“玩伴”,太子是个什么人,他很清楚,太子没有勾结契丹的胆子。
再了,契丹远在松漠,战略位置对朝廷影响甚微,勾结契丹对太子又能有多大作用呢?
太子固然胆,但并不代表他傻。
有人在利用皇帝晚年的多疑而构陷太子,王忠嗣理所当然地把冷冷的眼光瞄向李林甫。
……
按理,太子有通敌谋逆之嫌,李林甫应该高兴,但他却也是一脸沉郁:
他对朝局似乎在脱离他的控制而恼怒。
别人也许不信,但李林甫自个儿清楚,他不但没有参与昨夜发生的刺杀事件,而且这个意外事件彻底破坏了他蓄谋已久的计划。
民间传闻,皇帝原本钦定由独孤雨燕出降契丹,这纯粹是在瞎扯,是有人故意放出的烟雾。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李林甫事先故意让皇帝知晓韦韵寒有“国色”,享乐的皇帝听闻韦韵寒姿容异常美艳,哪能按捺得住,第一反应就是想把韦韵寒召进宫去。
李林甫却暗中把这个消息告诉杨玉环,杨玉环一听现在还没正式进宫。就出现一个潜在的争宠对手,那还了得,当即跑到华清宫向皇帝撒娇,“气势汹汹”地要求皇帝把韦韵寒送到草原大漠去和亲。
只有把韦韵寒远远地送到数千里之外,今生再也回不了长安,她才安心。
杨玉环性格如火,皇帝哪里经得住火热美人的一顿娇声撒闹,昨回到兴庆宫后,就召见李林甫和牛仙客,决定让韦韵寒出降契丹。
李林甫的如意算盘是:先把韦韵寒送到契丹汗帐,然后买通契丹的贵族向朝廷上奏,诬告太子意图通过韦韵寒这条线勾结契丹,行谋反之举。
但他这条计策刚刚起步,就被人给破坏了,先是韦韵寒声言愿意为国分忧,出降契丹,后又出现馨凝阁刺杀事件,这两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彻底暴露了李林甫的预谋,同时也使他的算盘落空。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