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的很对。
一切从公心出发,这个出发点是对的。即使在探索的道路上走一些弯路,但只要探索下去,总会走上正确的路。
一切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这个出发点是错的。即使一时能骗得了人,但绝骗不了长久。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三民主义者,但我是坚定的人民主义者。
人民主义者:人民至上!
我坚定的相信:得民心者得天下。
我不信神,也不信鬼,但我信民。
我心中无佛无主无上帝,但我心中有天意。
民意就是天意。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所以天意不可违。
这,就是我的人民主义!
概括起来说,人民主义就是以人民的意志为意志,是人民意愿的综合表现!
什么是以人民意志为意志,人民的意愿又怎么去综合表现?
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人民。
人民不是个体,不是单个的人,而是整体。
是成千上万乃至几百、几千万,上亿的人合在一起的整体。
如果以地域来论,一村十几个人,那这十几个人就是这个村的人民。
如果一个村就几十个人或几百个人,那这几十个人或几百个人就是这个村的人民。
所以就地域来说,一个地域的全体人就是这个地域的人民。这个地域可以是一村一县,可以是一州一国,甚或是这整个世界。
于是问题就来了:就地域而言,一个地域的全体人算是人民的话,那这个地域的全体人的意志是一致的吗?
不可能。
一个家庭是社会构成的最基本的单位,但是这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意志也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
哥哥的想法与弟弟的不可能完全一致。有时有可能还是对立的。比如,哥哥有一件旧衣服要给弟弟,然后要再买新衣服,弟弟不想要旧衣服,也想要新衣服,你看哥哥与弟弟的意志不但不一致,且还是对立的。
一个家庭如此,一个社会更是如此。
从广义上分,一个社会中的人民中可分为富人和穷人两大类。富人中有商人、地主,这是有产者。穷人中有劳工和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是无产或少产者。
在当今的社会,穷人与富人间,一般的不但意志不是一致的,常常还是对立的。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里,穷人太穷,也太多,而富人往往又过份的盘剥穷人。风气如此,因而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对立情绪也越来越烈。
有人把这种情况归究于一些人的煽动和诱导所至。
一些人煽动和诱导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是,我却认为不是起决定性的原因。起决定的原因是我们的这个社会穷人太多,而财富越来越聚拢在少数人甚至是极少数人的手中。而公理却又是在这些少数人的一边,于是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的公理于那些穷人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呢?
公理是传承下来的,当这传承下来的公理只是在维护少数人甚或是极少数人的利益的时候,那公理还能算是公理吗?
不,不再是公理了,而是造这些公理的反才是公理。
这便是革命的由来。
倒了这时革命才是有理的,所以当初还是极少数人的革命,现在已经是非常时髦的话题了。
孙仙先生说的很好,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我不知道我是革命者,还是非革命者,但是我知道一个人如果他是站在大多数人甚或是绝大多数人的一边,那这个人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人。一个政权,如果它维护的是大多数人甚或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那这个政权就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别管是革命者还是非革命者,归根结底,是看你是站在哪一边。或者说是站在大多数人乃至于绝大多数人的一边还是站在少数人乃至极少数人的一边。如果站在大多数人乃至绝大多数人的一边是革命者,那我希望自己做一个革命者。如果站在大多数人乃至绝大多数人的一边是非革命者,那么我希望做一个非革命者。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但只有大多数人才能形成浩浩荡荡,少数人是不能形成浩浩荡荡的。
*********************************
五分钟后加更一章,求票、求收藏。</content>
本书来自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