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又接着说:“至于当今,自登基立年号安业十七年来,士林评价还是可以的。虽然说大内与内阁冲突也是时常有,但是最终总能达成一致。对待读书人,陛下也挺珍惜,该重用的也都在位子上,民间也没传说哪个大臣是奸佞之流。总之吧,能不被读书人骂得太厉害的皇帝,那就不容易。最关键,当今陛下有个最得民间赞誉的地方,就是不爱打仗”
那僧人有点诧异,不禁问道:“这个怎么说,难道保家卫国、开疆拓土不好吗?”
王二赶紧笑着说:“是我没说明白,不是说朝廷不该开疆拓土,更不能说外敌入侵不去兴兵应战,而是说安业帝最得赞誉的是能不打的仗就不打,能靠嘴说的就不用拳头,有时候能不兴兵哪怕吃点亏也都能忍。”
那僧人听了有点不高兴,不忿道:“这是何道理,开疆拓土乃是扬我中华国威,播撒我汉家文明;而外敌挑衅,怎能不迎头痛击,否则那些刁蛮成性的胡夷之辈怎会不得寸进尺。长此以往,汉人血性必将消亡殆尽,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
王二对这个问题曾经专门写过时文去辨析的,因此想得很清楚。他说:“这事得分开从两面看。国无强兵则恒弱,没有强大的兵威,四边蛮夷之辈野蛮成性,觊觎我中华膏腴之地数千百载,怎会因几句好听的话就乖乖待在风沙苦寒之地或者烟瘴弥漫之所,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兵者凶器也,战者危事。对国家来说,战争无所谓正义不正义,我们只看结果是否有足够的好处。但是对老百姓来说,也许就没有正义的战争,对他们来讲,只要有征战,就会有亲朋子侄亡于边塞枯草之中;只要有战争,就会有加税加赋;只要有战争,就会有商路淤塞。因此,除了极少数渴望军功登顶上位的,还有能发战争财的,从无知百姓到商贾富户以致士林清流,没有说对战争有好感的。这一点也许会令当权者愤怒,毕竟与大义和某些国家利益相悖,但这就是百姓黔首的切身利益,不可能不想,学生也从不认为百姓们这么想就有多么卑鄙无耻。”
王二这边侃侃而谈,那僧人本来还在慢慢抿着茶水,听到他的这些见解,脸色渐渐阴沉了下去,手里的茶杯也放了下来。“当权者对战争的考虑和下位者的利益需求往往是对立的。上位者判断要不要发起战争,只需要衡量朝廷的利益、战争胜败的可能以及对外交环境的影响,往往很少或者根本不考虑百姓受到的伤害,因为这些伤害他们体验不到,也就感受不到。这并不是说当权者就一定刻薄寡情,而是地位不同、出发点不同,考虑事情的角度就不同。”
“因此,学生以为,兵者国之大事也。对于战争,朝廷该是慎之又慎的。决定兴兵之前,一定要算好账。就算一定能赢的仗,如果在很大程度上伤及民气,那也未必划算。当然,反过来说,强敌入侵,生死存亡之际,这些就全都不算什么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时哪怕榨干最后一丝潜力,也要干下去的。不过这都要掌权者去仔细衡量,总之轻启战端,百姓是不愿的。百姓不愿,上位者固然可以强行推动,但是风评如何,不问可知。”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