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目的是寻找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人类起源缺环,可找到了古猿头骨,还意外发现昭通剑齿象、中华乳齿象、似獾泰国水獭等伴生动物,这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奠定了水塘坝可能成为我国南方最晚中新世时期地质、古脊椎动物和古气候研究典型地点的地位,今后,科研人员还将对以水塘坝为代表的昭通褐煤盆地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不断探索动物群演化和早期人类起源的环境背景,当地计划将水塘坝打造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把水塘坝遗址保护和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这块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云南昭通发现最大“水鬼”化石复原身长2米,并将其命名为似“獾泰国水獭”,水獭,俗称“水鬼”,是一种肉食性动物,人们在江河游泳时,如果不慎遇到,有可能会因此致命,水獭犬齿锋利,而且肌肉发达,在水中力量特别大,它们往往会先咬破脚,放血,然后撕扯进水,由于成人力量较大,逃生几率相对大一些,但小孩就不容易了,这也是为什么水鬼传说都是小孩遇到。
这是目前欧亚大陆发现的体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水獭化石之一,这一类群最早发现于泰国,头骨牙齿既像獾又像水獭,是水獭亚科最古老的支系之一,在东亚地区已经灭绝,复原体重大于50公斤,是现生水獭的约2倍,与狼相似,身长15到2米,半水生的食肉动物,上下颌骨大且有力,适合咀嚼大型水生螺壳和贝类,化石发现者、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介绍,以前发现的晚中新世时期水獭化石不但记录少,标本也极其破碎,多是一些零散的牙齿,而新发现的这一水獭化石,是几乎完整的化石组合标本,比泰国的同类标本晚了大约600万年,而共同祖先可能追溯至1万年前。
昭通水塘坝古生物化石地是亚洲发现早期人类起源缺环的关键地区之一,它打开了一扇面向600万年前亚热带生态系统的窗口,通过对昭通水塘坝出土的巨型水獭下颌骨化石进行高精度ct扫描、计算机模拟研究他的咬合和咀嚼功能、以及与现生13种水獭中的10种比较得出的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大小似狼的600万年前史前食肉动物水獭下颌骨比预期的要坚固得多,意味它具有超强的咬合能力,比以往发现的任何同类的捕食能力都要强,除食用大型螺、蛤等软体动物外,还捕食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等,这种强大的能力加上超大的体型,使其成为当时华南沼泽湿地中其他动物难以对付的超级霸主,对600万年前昭通水塘坝水獭的生活环境,水塘坝水獭生活在浅的湖泊和沼泽环境中,周边生长着常绿和茂密的森林,水塘坝生活着多样化的水生动物群,包括鱼类、龟鳖类、螺蚌类、蛙类及不同种类的水鸟,成为水獭的捕食对象,水獭强有力的捕食能力使它比其他捕食者更有优势猎食获取水中猎物,新的研究提出了关于下颌与食物硬度无关而与体型大小相关观点,现生水獭会使用石头工具以自己的胸脯作为平台压碎食物,因而下颌咬合力变得较弱,而原始的水獭强壮的下颌可能意味着它没有使用工具的能力,配上巨型的身体尺寸,这足以说明他很可能是一个顶级的捕食者。
如今,这里仍充满许多未解之谜。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