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进入休养生息,周洋派往曹氏的“情报组”则进入高峰,从以往的十几人,到后来的上千上万人,下面分属出不同的分组,队列,优选那些短兵相接,功力强劲的人成为领导,成为榜样,为进攻曹魏进行准备中。
随着队伍壮大,经费也开始增加,先前荆州完全没问题,到后来,为了巩固江东格局,在建业也分设分部,支出大量增加,问题开始暴露。
周洋在荆州一直以军师为职,刺史空闲,别驾、治中原是关羽旧属,日常事务皆由两人管理,涉及到军事大事,皆由周洋处理。
到了建业,地盘扩大,荆州刺史就要有人了,否则一州没州长,那不乱套。
原由的别驾升职,治中不动,新别驾选择来自士大夫中权威人士担当。在建业亦是如此,周洋仍以军师为职,下设刺史(州职),太守(郡职),县令(县职),乡(乡职)四辖区。五家为伍,二伍一什,百为里,五里一邮,十里一亭。
军队设置更加复杂,五人伍长;二伍一什;五什为队,队率5什长;两队一屯,百人屯长;两屯一曲,曲有军侯;两曲一部,四百人,有校尉和军司马,或者只有司马。
以上人员,不能全部使用四大家族,至少在最初,不能随便把江东旧属留用,降职肯定的,主管皆是周军新任,中间可选江东旧部,下属则加入“情报组”人员,以便作为对四家族监视使用。
这里面也有问题,任何官位久了,就会出现贪污腐化,不可避免,军队上受于不断变迁,人员轮换频繁,到也好办。
地方则容易出现蛀虫,这时候就是需要四大家族的时候,你们来管,哪出问题,有投诉权(举报)。
三国时期的家族利弊可见一端,原是为了慰藉生存所形成,但出现问题,很容易被家族化,把国家体制置于不顾,要想彻底打败这种体制是不现实。
但逐渐分化,最简单办法就是任用家族中势力弱一方重用,唯才是举,强者却并不轻视,两头平衡,时间长久,家族之观念也就淡漠。
军事上的竞争制度,亦是如此,不同家族势力,凡在军事上取得战绩,即可优赏,如弱者一方太弱,那就要重新选择,又开始新一轮的淘汰。
土地制,孙权到是明智,仿学荆州做法,鲁家最早受益,已在建业有所小成,周洋到是顺手推舟,深化土地租赁。
水军上,对江东将领则将重用,但要加入周军混编,虽暂时消弱兵力,对长治久安则是有益。
至于其它制度,不伤政策下,皆可学之,仿之,善用之,积极促进商业往来,物物交流,一时江东热闹非凡,这也就形成周洋最后一个重点,以商促政。
在商业利益驱动下,与曹氏士族势力,加强往来,从中寻找机会,刺探情报或进行收买。
冀州中山甄家(甄宓家),河东卫家(卫氏卫觊)皆是商贾之家。
在幽州右北平公孙家与辽东公孙家渐失势,夏侯与司马家(司马懿)进入鼎盛,皆是曹魏忠实走狗。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