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入华夏则华夏之!
说的不是入主华夏,而是认同和归化华夏。
也就说你的语言、饮食、衣冠、服饰以及风俗等等,都遵从华夏的礼仪制度,这才叫夷入华夏则华夏之。
否则,一切都是扯淡!
一天热闹过后,迎来了除夕之夜。
这是一个真正的家宴。
中极殿内,皇嫂张嫣和周皇后领衔田贵妃、袁贵妃等其他嫔妃在左边。右边则是太子朱慈烺和他弟弟妹妹们。
崇祯皇帝作为家长,端坐正中。
各人的筵席铺得十分齐整,桌上琥珀杯、琉璃盏、黄金盘、白玉碗,那叫一个高端大气。
这才是皇家气派嘛!
端坐正中的崇祯皇帝,左看右观,满脸的笑容,乐得不行!
不容易啊,过来半年,左右腾挪,又杀又抄的,总算过个好年了。
他不知道本尊往年如何过,但想来要向他如此奢华,应该是不可能。
这点,他有自信!
就凭本尊抠抠搜搜的性格,哪有他这般干脆?
“传膳,年夜饭开始!”身着喜庆常服的崇祯皇帝挥舞着长袍,乐呵呵叫道。
顿时,早已准备好的宫女笑意盈盈,迤逦穿梭着端着菜盘上来。
菜品丰富是自然的,对于来自后世的苦逼来说,来到大明的第一个新年有特殊的意义。
什么猩唇、熊掌、鹿茸、松江鲈……地上走的空中飞的海里游的,林林总总几十样,反正什么好吃吃什么。
这个情况,大人还好一些,可对于右边从未享过福的皇子皇女们,一个个欢呼雀跃高兴得不行。
过去几年,哪有这种好日子啊!
周皇后见状,呵斥了几句,让他们注意皇家礼仪。
崇祯皇帝笑呵呵的制止了,多大的事啊,一群苦逼的小孩子,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
更何况是皇家?
本尊过去把皇宫弄得跟丐帮总堂一样,想想也知道他会把年过成啥样。
随着崇祯八年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过去,时间缓缓来到崇祯九年。
正月初一,崇祯皇帝举行正旦大朝会。
四更天起床的崇祯皇帝,在乾清宫吃完早饭,然后正装参加正旦大朝。
正旦的朝贺是礼节性的朝会,不是处理政务的朝会。
也只有这次朝会过后,大明朝廷才开始正式放假。
各个衙门都封衙封印,不办公了。
当然了,现在毕竟不是太平年景,老孙头和卢阎王还在前线剿匪,内阁和兵部这样重要的中枢部门,会留下一些舍人当值。
由于是礼节性朝会,是辞旧迎新的一次朝会,所以礼仪特别隆重。
这种情况,就是礼部下属仪礼司大展身手的地方。
金吾卫在殿内威风凛凛,从丹墀至午门外陈列甲士。
锦衣卫从丹陛至皇极门外陈列将军,在皇极门外陈列旗帜,皆东西两列。
典牧所在文楼、武楼南陈列仗牛、马、犀、象,面朝东西。
纠仪御史二人,位于丹墀之北监察百官。
一鼓时刻,文武百官穿戴朝会礼服,在午门外列班等候。
二鼓时刻,分由左、右掖门进入,到丹墀东西,面北站立。
三鼓时刻,执事官到中极殿,崇祯皇帝穿戴衮冕升座。
仪礼司奏执事官行五拜礼,礼毕,奏请崇祯皇帝升殿。
这种时候,崇祯皇帝仿佛就是一个傻子,随着仪礼司官员摆弄。
没办法,传承两百多年的东西,总不可能一句话就结束了吧!
再说,他也不愿意这样做。
礼仪之防,华夷之辨,向来是华夏的传统。
真要等到中西融合,世界就变样了,汉人再也不是主导了。
这怎么行?
至少,在他手里不行。
崇祯皇帝起身而行,礼乐随之而起。
尚宝司捧御宝前行,导驾官在前引导,扇开帘捲,崇祯皇帝到皇极殿升御座,鼓乐止。
此时,鸣鞭、报时,对赞唱排班,群臣班列整齐之后,赞礼官长声高呼鞠躬,大乐随之奏响。
片刻过后,司礼监秉首辅温体仁的家门前,道路人员往来交错,络绎不绝。
而其他一些朝官往来,讲求形式礼仪。
如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
至此者不问识与不识,望门投帖;又不下门,或不至其门,令人送门贴者。
有的官员家里没有仆人收帖,新年时就在门上粘一个红纸袋,写上“接福”二字用来收帖。
可世间的事,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承平了两百多年的皇亲国戚和勋贵世家,却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说起来这一切,还不都是崇祯皇帝闹的。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