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将安南国列入“不征之国”,以求维持双方友好关系。
公元1400年,黎季犁夺得皇位后,恢复祖先的胡姓,自称中国虞舜之后,改国号为“大虞”,史称胡朝。
公元1402年,胡朝出兵入侵南邻占城国,迫使占城政府割让占洞、古垒两州,胡朝遂把领土推进到今广南省、广义省地区。
占城不满,乃于次年(1403年,开大元年)遣使节到明朝投诉,明成祖得悉后大加注意,并派人谴责胡朝政府。
胡朝谋求与明朝交好,皇帝胡季犁于1403年以前朝陈朝外孙的名义获明朝封为“安南国王”,但后来的连串事件使胡明双方关系转坏。
胡朝开始不断的在大明边界搞摩擦,明朝指控胡朝侵犯明朝的思明府、禄州、西平州、水平寨等地,但胡朝政府却置之不顾。
此外,有陈朝遗臣入明控诉胡氏,1404年,陈朝旧臣裴伯耆到明廷,说出胡季犁夺权及打压异己的实情,要求明廷出兵“擒灭”胡氏;后又有人自称陈朝宗室子孙陈天平(又作陈添平),向明帝奏言胡朝夺取陈氏政权,又说胡氏“欲抗衡上国(指明朝)”。
明成祖为此遣使到越责问,胡朝只好派人到明谢罪,并提出迎接陈天平回国。
1406年,明朝派军五千护送陈天平返国,然而胡季犁在边境截杀,擒杀陈天平。
明朝随即派大军南下,在1407年接连攻陷东都(即升龙)、咸子关(在兴安省)等地,直逼国都清化府西都城,胡氏父子出逃,最终被明军擒获,胡朝灭亡,越南国土被明朝吞并。
在明军攻灭胡朝之际,越南民众向明人要求实行直辖统治。
《大越史记全书》记载,“明诏遍求陈氏子孙立为国王。官吏耆老人等累称为黎氏(指胡氏父子)灭尽,无可继承陈后,请安南国本交州,愿复古郡县,与民更新”。
明朝政府乃在越南设立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改地名为“交址”(又作交趾、交址),进行统治。
后世历史学者称越南这一时期为属明时期。
明朝占领后不久,便有陈朝后人陈頠在谟渡(属宁平省)起事,自称“简定皇帝”(1407─1409年在位),改元兴庆,意图恢复陈氏王朝,史称其势力为后陈朝(1407─1413年)。
不久因作战失利,逃入乂安继续抵抗。1409年(兴庆三年、重光元年),另一位陈氏后人陈季扩被陈朝遗臣拥立为帝,改元重光(史称重光帝,1409─1413年在位),袭获陈頠,尊之为太上皇以共同抗明。
明朝调军增援,先擒陈頠,后于1413年(重光五年)攻破乂安,陈季扩逃至化州,最终被明军俘获,后陈朝灭亡。
1418年,清化蓝山豪族黎利自称“平定王”,起事反明,史称“蓝山起义”,与明军争持数年后,黎利采行“先取茶隆(在今乂安省),略定乂安,以为立脚之地,资其财力,然后返斾东都”的策略,先控制越南中、北部地区。
黎利军渐渐取得优势,在1426年崒洞之役(崒洞又作陈皓(黎利拥立的傀儡君主)为“安南国王”,恢复独立自主。
可以说安南人对大明人并没什么感情,甚至一直以来,对汉人都是很排斥的。
对于安南这样的国家,余天佑很清楚,他们不可能像苏禄国和揉佛国那样亲近大明,对待他们,要么不予理睬,要么只有一个字:打。
本来在余天佑的计划里,至少在最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并不想去招惹安南,毕竟他的战略方向是北上抗清。
但这伙海盗敢在大明远征军的地盘行凶,余天佑是绝不能容忍的,他绝不允许在自己的管辖之地出现海盗。
如果这支海盗真来自安南,就算惊动安南军队,他也不惜一战。
(本章完)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