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处理完所有的国家大事,然后找来国师,道:“国师,朕现在已经将世界全都平定,各项事物业已走上正轨,可否开始修炼?”
“陛下不必着急,因为修真一旦开始,就不可停下,否则又会和以前一样,没什么太大效果,除非陛下完全放弃国家,一心二用是修炼的大忌讳!”国师答道。
万历思考良久,无法决断,国师笑道:“其实,陛下可以先从内功心法开始,这个只需要在短时间集中精神即可,这样就不用由零开始,而且可以为修真打下基础。”
万历听了大喜,道:“国师请仔细教导朕,朕必洗耳恭听!”
至此,国师每日早晚教授万历绝世内功的心法,教导万历吸气吐纳之功,并且采集各类奇珍异草,为万历服用和泡洗。
首先在以前的葵花宝典基础上,再进行金钢护体神功的修炼,这两套功法是相辅相成的,不光延年益寿,还能增加内力修为。
少林金刚护体神功,采用“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有机结合,使内外达到统一,使体内潜在的内气在意识的指导下全力集中,产生出较大的爆发冲击力,从而达到强壮身体,抗暴自卫的作用。一般人只要按要求苦练20天左右即可承受他人之拳打脚踢,并用于实战,百日后即可大成,为散打实战者必修之功法。
这两套功法一正一邪,互相约束,但是又互相依靠,葵花宝典由内而外,金钢护体神功由外而内,一阴一阳,内外兼修。
只见万历每日清晨即起,而且吩咐禁止任何人打扰,来到寝宫之前的平台上,双手托天,缓缓下沉,吸取天地日月之精华,待内心安宁,排队杂念之后,开始修炼。
只见他双脚自然分开略比肩宽,十趾抓地,足心透空,面南而立,口眼微闭,下颏微收,舌舐上腭,头上顶,脚尖稍扣,两手相叠捂住丹田(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自然呼吸,意守丹田5分钟。
身体缓缓下蹲成马步,同时两掌向下伸直,掌心向上,十指尖相对,置放于腿内侧,身体保持正直,吸气时两掌由下缓缓上托,十指尖仍相对(上托肘只能用内劲不可用蛮力),意念气由涌泉,经腿、腿内侧上升到胸口膻中穴,此时十趾用力抓地,同时提肛、收腹,尽量使肚皮贴向后脊背,胸部自然凸出。呼气时,两掌缓缓下按(下按肘用意不用力),意念气从膻中穴下行至丹田(气呼尽动作完)。反复习练49次。
身体缓缓直立,两手自然置于体侧、意守膻中穴,然后右手放于脐上第一掌处,掌心朝上,由右向左揉之,缓慢、揉力均匀,不轻不重(不使皮肉移动为宜)。按揉时心静、眼内视,意想膻中穴,此式行功至30天时内气充足,丹田有热胀感,皮肉筋骨皆硬如木板,不畏拳打脚踢。
接上式,在上式所揉之处用小木棍轻轻拍打数遍后,如前法揉之排打部位,此式练习数日后,气满筋坚,即可在心下两肋处用木棍排打,首先用木棍从心口上打至颈,再从右肋打到胸,再从左肋打到肩,然后用揉法揉之,反复习练数日后,则气满前胸,任脉充盈,此时即可从右肩到颈侧至玉枕,再从左肩由颈侧至玉枕,再从玉枕下到夹反复习练,不可倒行、本式习练3个月,任、督二脉基本畅通,周身气血充盈,功力倍增。
放松全身后,双腿盘坐,两手相叠于丹田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双手拇指轻触,意念集中于丹田,全身放松,沉肩坠肘,舌舐上腭,双眼微闭,头上顶,身正直,心内收,自然呼吸,静坐30分钟。
良久之后,万历双腿慢慢站起,散步3分钟,抖动身体各处,使身体放松,功毕。
收功后,万历只觉全身筋脉运行舒畅,浑身刚劲有力,但却又体泰轻盈,说不出的舒服。
虽然感觉修真太苦,而且目前几乎是由零开始,但是一想到好处,万历还是决定一定要坚持下来,至少可以延年益寿。
不过万历目前仍然不能丢开国事不理,毕竟,现在不同往日,百姓的生死祸福,皆系于身,国之大事,不可不查也,但是如此一来,修真之路还真是漫漫无期了!
金庸
中国着名武侠小说作家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96年至1997年,担任全国高官香港筹委会委员。1998年,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人物简介
y金庸金庸,本名査良镛(zhāliángyong,英:louischa),1924年3月10号(农历二月初六)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金庸是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武林泰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大学主修英文和国际法。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及《新晚报》任记者、翻译、编辑,1959年创办香港《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金庸着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曾有三任妻子。
折叠编辑本段笔名由来
当年金庸与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这就成为了他的笔名。
金庸先生也用过其他的笔名,例如用姚馥兰(英文“yourfriend《你的朋友》”音译)写影话,如用林欢这笔名写影话也写电影剧本,在读者中间也曾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金庸先生还有一个笔名,叫做查理,可能大家并不熟悉,这是他读高中时老师给取的名字。当时还是1940年,他读高中一年级时,因为写了一篇嘲讽训导主任的寓言故事《阿丽斯漫游记》。结果因“亵渎师长,败坏学风”而被革出校门。然而,这篇文章不仅显露了金庸的文学才华,也充分展示了他敢于反抗强权,追求真理与正义的精神和勇气。
到衢州中学后,金庸开始向东南地区的一家大报《东南日报》投稿。老师替他取了一个笔名——“查理”。“查理”撰写的《一事能狂便少年》、《千人中之一人》等文章,陆续在《东南日报》副刊《笔垒》上发表,得到好评。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经历
折叠个人经历
1929年5月入读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先就读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嘉兴一中),为写讽刺训导主任的文章被开除,转学去了衢州。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1944年考入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赴上海东吴法学院修习国际法课程。金庸
自1955年的《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他共创作了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其作品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有豪侠气概,有儿女柔肠,有奇招异法,凡此种种,引人入胜。曾被多次拍摄、制作成影视作品、电脑游戏,对当代青年的影响极其广泛。他也曾以林欢作笔名,为长城电影公司编写剧本,更曾合作导演过两部电影,也曾以姚馥兰为笔名撰写电影评论。
早年在香港《大公报》、《新晚报》和长城电影公司任职。后创办香港《明报》、新加坡《新明日报》和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形成《明报》集团公司。查良镛先生五十年代中期起应报社之约,开始写作连载性的武侠小说。到七十年代初写完《鹿鼎记》而封笔,共完成了十五部。
他的小说既继承了传统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又对旧式武侠小说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手法作了全面的革新。这些作品以古代生活为题材,却体现出现代精神,同时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而赢得亿万读者的喜爱,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金庸不仅是杰出的小说大师,同时又是一位出色的社评家。他写有近两万篇社评、短评,切中时弊,笔锋雄健犀利,产生了很大影响,曾被人赞誉为“亚洲第一社评家”。与古龙,黄易,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新武侠文学五大宗师。
折叠写作生涯
金庸是香港着名的新闻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着名的文学家和学者。金庸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是华人世界中卓有成就的报人。金庸早期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和《新晚报》先后当过记者、翻译和编辑。
于1959年,他亲手创办了香港《明报》,之后又相继创办了《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并在新加坡创办了《新明日报》、在马来西亚创办了《新明日报》。
自1959年至1993年,金庸曾担任香港《明报》社长、董事长、名誉董事长。在此期间,金庸为《明报》撰写社评二十余年,出版有《香港的前途》等中英文政论集。为此,金庸于1981年获英国授以“英帝国官佐勋”衔(obe),于1992年获法国总统授以“荣誉军团骑士勋衔“、奖励其对新闻事业、政治、评论、文学创作及文化交流的贡献。金庸于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担任香港廉政专员公署市民咨询委员会召集人和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委员。
自1985年至今,他还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金庸于2000年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颁授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金庸星”命名北京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折叠小说作品
作品名称备注
《书剑恩仇录》
1955年
《碧血剑》
1956年
《射雕英雄传》
1957年—1959年
《雪山飞狐》
1959年
《神雕侠侣》
1959年—1961年
《飞狐外传》
1960年—1961年
《白马啸西风》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倚天屠龙记》
1961年
《鸳鸯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连城诀》
1963年,又名《素心剑》
《天龙八部》
1963年—1966年
《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
1967年
《鹿鼎记》
1969年—1972年
《越女剑》
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展开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着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名《金庸作品集》,由明河社出版。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2005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题外话:着名科幻、武侠小说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时代笔《天龙八部》。
折叠外文翻译版本
金庸若干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泰文、越南文、法文、马来文、日文、韩文等在海外流传。其中以日文与英文的最多:
日文版:
《书剑恩仇录》(全4巻、原名:书剑恩仇录、译:冈崎由美)金庸
《碧血剑》(全3巻、原名:碧血剑、监修:冈崎由美、译:小岛早依)
《秘曲笑傲江湖》(全7巻、原名:笑傲江湖、监修:冈崎由美、译:小岛瑞纪)
《雪山飞狐》(全1巻、原名:雪山飞狐、监修:冈崎由美、译:林久之)
《射雕英雄传》(全5巻、原名:射雕英雄传、监修:冈崎由美、译:金海南)
《连城诀》(全2巻、原名:连城诀、监修:冈崎由美、译:阿部敦子)
《神雕侠侣》(全5巻、原名:神雕侠侣、訳:冈崎由美?松田京子)
《倚天屠龙记》(全5巻、原名:倚天屠龙记、监修:冈崎由美、译:林久之?阿部敦子)
《越女剑》(全1巻、原名: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监修:冈崎由美、译:林久之?伊藤未央)
《飞狐外传》(全3巻、原名:飞狐外传、监修:冈崎由美、译:阿部敦子)
《天龙八部》(全8巻、原名:天龙八部、监修:冈崎由美、译:土屋文子)
《鹿鼎记》(全8巻、原名:鹿鼎记、译:冈崎由美?小岛瑞纪)
英文版:
thebookandthesword(《书剑恩仇录》,全一册)牛津大学出版社,译:恩沙(grahaessioninearlytangchina)。
2005年10月,金庸先生以年事已高和想去剑桥大学进修研究为由,提出辞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职务,学校曾再三恳留。不久前,金庸再次请辞,学校经过认真研究,尊重金先生意愿,同时恭请担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授聘仪式于2007年月11月25日举行。
2010年9月,武侠小说名家金庸(查良镛)86岁考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2010年12月3日在香港树仁大学第36届毕业典礼上,校监胡鸿烈向金庸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衔
折叠公职
香港廉政公署市民咨询委员会召集人、法律改革委员会委员(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1985年至1989年)
全国高官香港筹委会委员(1996年至1997年)
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2009年9月—)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金庸是一个成功的报业巨子,更是一个成功的武侠小说创作家。将其定义为一代通俗文学大师是恰如其分的。既然称做通俗文学大师,还是有必要通过他的小说进行一番文学雅俗观的论辨。(中国文学网评)[2]
金庸就像一个‘黑洞’。把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任何人靠近他,就会化为乌有,根本没法比。(黄易评)[3]
金庸的作品所表现的深厚意蕴确非古龙、梁羽生所能及,他不仅是现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代名家。(凤凰网评)[4]
折叠与诺贝尔文学奖
金庸能不能拿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争论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就有争论,曾有好事之人发出了《一份授予金庸诺贝尔文学奖的倡议书》,附合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恶搞者亦有之。
2002年网络着名流氓组织红通社的创始人之一会飞的猪曾经恶搞过一篇《金庸终获诺贝尔文学奖》一文,结果被作家信以为真,转载至网站头条,被引为笑谈。
折叠编辑本段趣闻轶事
折叠获得剑桥大学博士
2010年9月,武侠小说名家金庸(查良镛)86岁考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金庸的老师、剑桥汉学名誉教授麦大维(davidmcmullen)表示,金庸的博士论文研究唐代盛世时期,东宫太子继承皇位制度,由开国的唐高祖说到唐玄宗,不单生动刻划了古代太子的礼节、职责、继位仪式及东宫的影响力,更透过整合正史、野史,分析太子继位牵涉的宫廷政治及权力斗争。
2010年7月,剑桥大学决定向金庸颁授哲学博士学位。金庸和其它博士生一样,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会拿着草稿跟麦大维多次讨论修订。金庸申请念博士时,已获剑桥颁授荣誉博士。金庸曾说自己追求的不是学位,而是学问,而他获剑桥取录的条件是:博士论文一定要有创见。[5]
折叠被去世
2010年12月6日晚8点左右,有消息称金庸在香港圣玛利亚医院去世。随后有香港记者打电话求证,金庸先生正在吃晚饭,对于去世的假消息,并没有生气。
晚上8点,着名记者闾丘露薇写博驳斥,称该传闻是假消息;香港资深经纪人谭贻文也写博否认,他称香港没有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只有一间圣玛利亚书院。并请大家镇定,称该消息的可信性跟张国荣复活一样低。
相关报道
折叠感情婚姻
1948年与杜治芬结婚,后离婚,1953年再娶,第二任妻子名为朱玫,新闻记者出身,生二子二女。
1976年,金庸与朱玫感情破裂,主动提出离婚,并娶年轻二十九年的林乐怡为妻,金庸迷称秀丽娴雅的林乐怡为“小龙女”,二人一直恩爱至今。
2015年3月10日,金庸庆祝91岁的生日。
2016年3月10日,金庸庆祝92岁的生日。
折叠家庭情况
金庸共有四个子女,两男两女。
折叠2014年3与儿子合照曝光
2014年3月27日,“金庸武侠与中国梦——百度贴吧金迷群英会”在北京举行。金庸先生亲属查台传、查传竞出席了活动。据他们透露金庸先生应该是92岁生日,而不是外界所说的90岁生日。他们还提供了一张金庸先生在92岁生日当天与儿子查传倜的合影。据介绍,金庸先生淡出公共视野,因为腿脚不便,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但身体很好。[7]
折叠金庸孙女查查参加最美和声
最美和声》于4月19日晚21:18在北京卫视开播。本期节目中,导师与学员之间、导师与导师之间互动有趣,例如陶喆遭遇女学员表白,其他导师起哄唱起了“今天你要嫁给我。”孙楠模仿曾志伟声音、萧敬腾“汪汪”卖萌。金庸侄孙女、曾是樱桃帮主唱的査査也在本期亮嗓,萧敬腾当即表示,“你那首歌我会唱。”
査査是金庸的侄孙女,曾是台湾小有名气的女子摇滚乐团“樱桃帮”的主唱。此次,查查参加《最美和声》首次亮相就改编内地经典摇滚《钟鼓楼》。如果说何勇的《钟鼓楼》唱出了许多人心中对老北京变迁的感怀,那么査査则是在用自己的歌声诉说,作为一个来自台北的北漂女孩,在这座城市感受到的快乐。独特而有质感的女声让这首摇滚歌曲变得更加清新迷人,而査査独自一人来到北京追寻音乐梦想的经历,也让她对这座城市有着更深厚的感情,这份执着的力量和对音乐的热爱使她的歌声里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温暖,让人在惆怅中仍然充满希望。导师孙楠在开唱不久后即被她打动加入和声,不过最终査査选择了临近结尾时才加入和声的陶喆。
此次参加2014《最美和声》,也是想借《钟鼓楼》表达自己的心境。而作词人方文山在观看节目后也通过微博发声,表达了对査査的支持和赞赏。微博原文:经朋友推荐,今在网路上看到来自台北的查查参加#最美和声#的歌唱比赛,她所挑选的曲目为《钟鼓楼》,她声音的辩识度很高,演唱《钟鼓楼》时有一种独特的苍凉美感,令人印象深刻,加油罗,来自台北女孩!
而不久前因王菲女儿窦靖童在网上发表新歌获好评,金庸的侄孙女查查放出自弹自唱片段时也瞬间走红。一曲原创歌曲《旅人》,道出了城市生活中过客的种种。网友大赞金庸侄孙女是才女的同时,也不禁感慨“现在90后都流行在网上自弹自唱了”“又一个窦靖童来了?”不过也有网友听后评价道。而一出生就带着光环的孩子,容易让人投放目光。
金庸追求夏梦
关于绝色美人,金庸曾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至少要长得像夏梦才名不虚传。”
作为华人世界里前无古人的通俗小说作家、《明报》的创始人、香港基本法的主要起草者之一,金庸自不待言。被金庸称“西施至少要长得像夏梦才名不虚传”的夏梦究竟是何等的惊艳呢?
香港言情小说家亦舒则言,如果不懂得金庸对夏梦的感情,则很难理解金庸书中所表达的情感世界。
夏梦原名杨蒙,1933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杨元凯,苏州人。杨家是苏州大家族,后迁居香港。
因天生丽质,1950年,17岁的夏梦签约香港长城电影公司,随后接连出演《娘惹》、《孽海花》、《王老虎抢亲》、《似水流年》、《绝代佳人》等40多部流行一时的电影,20岁出头就红极一时,被誉为“东方的奥黛丽?赫本”——而她最广为人知的,或许就是“金庸女神”这个标签。
夏梦充满传奇而完美的一生,充分演示了什么叫美貌与智慧并重,才华与人品相得益彰。因此夏梦还曾以进步人士、香港优秀电影人代表的身份,受到过***、***、***等人的接见。
在夏梦的一生中,比较让人遐想和有趣的,一是金庸追求夏梦的过程,堪比当年唐伯虎为了秋香卖身华府;二是面对当年金庸的狂热追求,夏梦清白明朗,意淡风轻。
夏梦的初恋情人是出身名门的着名演员、导演岑范。岑范英俊潇洒,才气纵横,二人相爱至深,可谓一对璧人。
新中国成立后,岑范回到大陆,因时代原因,二人音讯断绝,这段恋情只有终结,但岑范终身未娶。后来,岑范与夏梦重遇,但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二人遂以兄妹相称。
在感情的世界中,她永远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想要的是什么,自与林葆诚订婚之后,便忠于爱情与家庭。因此在金庸与夏梦的情缘故事里,自始至终,不过是金大侠的一场单恋而已。
夏梦是彼时香港长城电影公司的头牌。长城电影公司是政治立场鲜明的电影公司,由新华社驻香港分社直接领导,是当时中共在香港文艺战线的代表,以守护中华文化为已任,充满了革命情怀和理想主义。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