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明穿的蜗牛 > 第51章 震惊的欧洲列强(上)

第51章 震惊的欧洲列强(上)

大明与英国的第一次交手,不光让英军大败,而且让英国国王查理一世颜面尽失,大英帝国在同等数量的军队下,居然10多分钟就被大明打败,最可怕的是自己死亡几千人,对方却无一损伤。

并且要不是德国人的斡旋和保护,这些军人还不知道能否活着回来,因为担心大明的继续进攻,而且考虑到大明的可怕战力,大英帝国居然要用赔款来委曲求全,否则正如在谈判时大明代表所说:“如果英国不赔款,大明将进入大英帝国用自己的方式来弥补军费损失!”这样一来,等于是同英国正式宣战。

而且那些从战场回来的军人一个个都吓破了胆子,声称绝不再与大明作战,因为完全没有一战的能力。

对方武器太先进了,大明的科技太恐怖,连敌人的样子都看不清的距离就被子弹击中,而且对方很明显是连发枪,上弹速度也极快,最可怕的是炮弹能够爆炸,一炮下去尸骨无存。

听说这还不是最历害的,他们的代表在谈判的时候声称对大英帝国非常仁慈,没有用上历害的武器,否则,看看俄国人吧。

大英帝国没有做好与大明的全面战争的准备,因为大明实在太遥远,虽然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有据点,但是对大明的信息掌握的还是不够全面,只知道大明非常强大,在很短时间内就已经征服了数个国家和地区,至于如何强大并不是很清楚。

但是从半年内就占领和征服了半个俄国,以及这次的交手中不难发现,大明帝国比传说中的还要历害,10多分钟就打死7000名帝国士兵,这是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没有出现过的事情,对方堂堂正正地交手,没有任何花招和埋伏,而且后来也表现的很绅士,及时救治伤员,主动归还俘虏。

所以这一次大英帝国是完败给大明,没有任何借口可言,这也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恼怒的地方,心想,总有一天要找大明报仇,一血前耻。

但是,英国人非常聪明,在经过试探后发现大明太过强大,自己的精力还放在与荷兰还有葡萄牙争夺海外殖民地上,更何况还有法国经常挑战自己,如果再树立一个强敌是不明智的做法,尽快结束与大明的敌对状态是上策。

所以,英国上下达成一致,与大明苟合是暂时最好的决定,毕竟实力相差过于悬殊,要尽快搞明白明军先进武器的秘密,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于是,大英帝国开始从各个渠道搜集明军的整体实力,以及想方设法地想要学习明军武器的先进科技,但是很无奈,大明对科技的封锁到了恐怖的地步,居然连一件武器都无法搞到。

英国间谍只在波兰搞到了一支燧发枪,这是通过重金贿赂了一名波兰士兵,让这个士兵叛逃到英国才实现的,而明军除非是战时,否则士兵的枪支管理都是非常严格,而且战场上打扫战场又是胜利者的权利,英方一筹莫展,只好派出人员到大明长期潜伏。

当然,燧发枪也是比较先进的武器,大英帝国目前用的仍然是火绳枪,一到雨天便无法使用,因此,还是让英国的武器提升了一个档次,这也算大大的收获吧。

不过这早在万历的预料之中,因为燧发枪还是要从前面装火药,只不过后面不是点燃火绳,用的是弹簧击发,而弹簧是由大明合金制造出来,击发率高,能够达到9成以上的击发率,而英国自己模仿制造的弹簧用的是纯金属,击发效率低,只有5到6成。

所以这会给打仗造成巨大的麻烦,并且燧发枪的射程最远也不过200多米,与大明枪支射程相差很大,因此不会给大明士兵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英国工业没有制造合金的技术,所以英国武器的研制还有漫长的道路要摸索,就算研制出来,大明也完全不需要担心,毕竟燧发枪落后了好几代,大明的科技日新月益,完全碾压。

相反,德国人在此战中发现大明的强大,于是立刻制定了对大明的新外交政策,因为彼此间没有什么利益冲突,看到波兰这个小国在大明的帮助下国力迅速上升,所以迅速派人出访大明,要求建立联盟关系。

万历在前世对德国还是很有好感,而且德国在海外没有什么殖民地,未来不会很快发生冲突,并且万历也希望欧洲不是铁板一块,这对以后征服欧洲大有好处,因此扶持德国和波兰对付法国和英国这些列强能够迅速让大明在欧洲立足,所以很快答应德国的要求,与德国建立了盟友关系。

就在这个时候,科学院传来好消息,大型的军民两用运输机和直升运输机都研制了成熟的机型,并且达到可以量产的程度,万历大喜过望,于是命令,立刻在太平洋中间的合适岛屿上建设飞机场,以便作为移民美洲的中间过渡地带,一时间,冲绳岛、爪岛、中途岛等二战时知名岛屿都被大明修建了飞机场,可以起降各式大小飞机,这为快速移民美洲打下的良好基础。

并且大明在许多无名小岛也修建了各种码头,为大明与美洲加强了海运联系,并且这些战舰开始在这条航线上进行武装抢劫,凡是不悬挂大明旗帜的船只一律抢劫和击沉。

只有缴纳一定税收,不但不会骚扰而且可以获得大明的保护,明军将这条航线的海盗也消灭殆尽,毕竟这个时代的船只都是靠风帆做动力,哪里有内燃机为动力的铁甲战舰跑得快,被追上后不投降那就是一个死。

如此一来,大明的霸道作风引起了各国列强的不满,虽然亚洲国家都臣服于大明,敢怒不敢言,但是欧洲这些国家,特别是荷兰与西班牙都是海上强盗,哪有强盗被抢的还能够忍气吞声的。

所以,这两个国家为了保护殖民地的海路安全,居然联手派出数百艘无敌舰队,不息远洋万里,来报复大明的强盗行为。

可惜,明军的海上侦察气球和巡逻飞机很快就盯上了这支庞大的舰队,然后在各个大陆和岛屿的飞机场上数千架战斗机和轰炸机还有武装直升机立即升空,像一群蝗虫一般飞向这些船只。

当这些船看到铺天盖地犹如乌云般的机群,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要不是明军士兵用高音喇叭警告他们投降,估计他们以为是妖怪来了,但是这些愚蠢的家伙,居然还用弓箭和火绳枪进行射击,这种武器如何能打穿钢板制成的飞机,并且也没有什么准头,明军看了哈哈大笑。

看到警告无效,明军飞机开始进攻,只见机炮在怒吼,炸弹在轰鸣,燃烧弹在肆虐,不到10分钟,数百艘木船几乎全部着火燃烧,所有船员不得不跳水逃生,结果毫无悬念,所有船只全部沉入大海。

荷兰与西班牙在几个月后才收到消息,由此对大明的军力才有了基本的认知,短时间没有办法,只好向大明缴纳巨额税收,因为万历说了,这两个国家消耗了大明巨大弹药,军需损耗太大,必须得到补偿,否则以后将击毁所有两国船只。真是打劫强盗的强盗,万历真是太黑了。

当这些消息传到欧洲时,整个欧洲震惊了,英国、俄国的战败,那还只是陆军,没想到海上强国荷兰与西班牙也在海上被打败,大明简直太历害了,于是各国开始请求购买大明的军火,但是得到的都不是大明先进的军火,但是如果不是盟国的话,卖得相当的贵,因为对这些国家来说,这些军火还是很先进的武器。

而且各国的工业基本还在刚起步阶段,大多还是工场手工业,没有大规模的机器工业,根本无法制造这些武器,所以也只好重金购买大明这些早已淘汰的武器,万历又发财了。

英国历史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而整个英国的历史也就是由这四个区域的历史交织组成。

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讷海战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挫败了国外天主教势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胁,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通过七年战争英国奠定日不落帝国的基础,并获取了海上霸主。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拿破仑战争后英国完成了日不落帝国的霸业。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

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爱尔兰北部仍留在联合王国内,即是今天的北爱尔兰。

罗马时期

在不列颠群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约公元前30世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罗马帝国疆界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凯尔特人不断移入不列颠群岛,其中有一支称为不列吞人,不列颠这一名称可能来源于此。凯尔特人已经使用铁器,耕犁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并已使用货币。生产力发展促使凯尔特社会逐渐分化。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罗马人以位于泰晤士河口的伦敦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修起大道,连接各地的城市,使伦敦成为罗马不列颠统治和对外联系的中心。

为阻止北方凯尔特人南下,公元2世纪20年代罗马皇帝p.a.哈德良在位时期,罗马人在大不列颠岛北部修建了一条横贯东西、全长118公里的长城,史称哈德良长城(见彩图)。

在罗马人统治的东南地区,罗马人和凯尔特人上层抢占部落的公有土地,建立起奴隶制大田庄,变凯尔特人或战俘为奴隶。罗马人强迫奴隶从事耕种、采矿,奴隶贩子还把奴隶远销到欧洲大陆。

3~4世纪,随着奴隶反抗斗争的加剧,罗马帝国逐渐衰落。4世纪中叶前后,不列颠反抗罗马统治的斗争也渐趋激化。到407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折叠编辑本段中古时期

日耳曼入侵

从5~6世纪日耳曼人入侵,到17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英国封建生产方式形成、发展和衰落的时期;学术界亦有把诺曼征服视为英国中古史开端的观点。

折叠盎格鲁撒克逊

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德国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入侵过程延续约一个半世纪。入侵者洗劫城镇和乡村,不列颠人被杀戮或沦为奴隶,有的被驱赶到西部、西北部山区,或被入侵者同化,形成后来的英吉利人。

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东部和东北部盎格鲁人的麦西亚、诺森伯利亚和东盎格利亚,南部撒克逊人的威塞克斯、埃塞克斯和苏塞克斯,东南部朱特人的肯特。这个时期史称“七国时代“,也成为了后来的英吉利王国的雏形。英吉利这个名字源自“盎格鲁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鲁人之地“,后音译变成了england。而古英语就是盎格鲁人的语言的意思。至今,盎格鲁撒克逊还用来代指英国人或者英国后裔。[1]

7国时代

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时是氏族部落组织。入侵过程中,原来的氏族组织解体,按地域组成的村社代之而起。村社土地公有,归村社自由农民使用。随着生产力发展,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出现了贵族、大土地占有者、依附农和奴隶。村社成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过渡的形式,一般认为是英国社会封建化过程的开始。

6世纪末,基督教传入英国。597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590~604在位)派修士奥古斯丁到英吉利传教。到7世纪下半叶,英吉利全境基本上都皈依了罗马基督教。

折叠丹麦入侵

从8世纪末开始,以丹麦人为主体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屡屡入侵英国。为抗击丹麦人,威塞克斯王国国王埃格伯特(约802~839在位)于827年统一七国,建立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到9世纪末,丹麦人已在大不列颠岛上建立大片居留地。879年,阿尔弗烈德大王和丹麦人订立条约,将英吉利东北部划归丹麦管辖,称为“丹麦区“。

10世纪初,阿尔弗烈德大王的后继者逐渐收复丹麦区。

11世纪初,丹麦人卷土重来,丹麦王克努特大帝成为全英之王(1016~1035在位)。克努特之子死后,英国王位复归于英人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

丹麦人占领期间,英国封建化过程加速。由于战争频繁,税课繁苛,特别是沉重的“丹麦金“,使自由农民纷纷破产,沦为依附农。国王以诏书的形式把土地册封给教俗贵族,成为封建领地。

930年,英王下令“(自由)人必有主“,农民为躲避战祸和捐税、求得安全,便将土地交给大地主,再领回耕种,表示自己受地主保护。国王还给教俗地主以“特恩权“,即对领地内的依附农民实行政治、经济、法律等全面统治的权力。特恩权加速农民的农奴化。

折叠诺曼征服

英王爱德华死后无嗣,让位于西萨克森伯爵哈罗德。

法诺曼征服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丹麦维京人后裔)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在位),史称“征服者威廉“,诺曼王朝(1066~1154)由此建立。

诺曼征服加速完成了早已开始的封建化过程,封建生产方式基本确立。威廉征服英国后,宣称自己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大量没收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和自由农民的土地,把全国可耕地面积约1/6和山林面积约1/3据为己有,其余的分给他的诺曼亲信和随从,并根据分封土地的多少,授以贵族爵位。教会也由诺曼人接管。威廉一世的封臣再将自己的封地分成小块,分赐给自己的附庸。通过分封土地,建立起一套严密的封建等级制度。威廉不仅要求自己的直接封臣宣誓效忠,要求封臣的封臣也对他效忠。

折叠编辑本段王权时期

折叠诺曼底王朝

1066-1154年,国王有: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吉利国王1066-1087在位)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吉利国王1087-1100)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吉利国王1100-1135)

4.斯蒂芬(1096-1154)(英吉利国王1135-1154)

历史事件:诺曼征服,末日审判书

末日审判书

1086年,威廉派出大臣到全国进行调查,编成土地调查书(亦称土地清丈册),详细记载每郡多少土地属于国王,多少属于领主,各领主又有多少附庸,每个庄园有多少土地、牧畜,多少自由农民、依附农民、奴隶,多少森林、草地、牧场、磨坊、鱼塘等,领地上有多少货币收入。

编制清册的目的,是为了让国王详细掌握封臣的财产状况,从而要求他们严格履行封建义务。人们害怕这种调查,感到象是面临末日审判一样,因此调查清册被称为《末日审判书》。

据这次调查,英国当时的人口约150~200万,贵族约占4%,自由农民占12%,农奴及其他依附农民占70%以上。这表明诺曼征服后,农奴制迅速发展了。

在地方上,国王的权力主要通过各郡郡长贯彻。郡长由国王任命并直接管辖。为商讨国家大事,国王组织枢密院,该院当时又称元老院或国王法庭。诺曼王朝通过以上措施,建立起比法国更加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这是英国封建制的一个重要特点。强大的王权得到中、小封建主、教会和富裕市民阶层的广泛支持,他们要求得到王权的保护。大封建领主反对王权过于集中,但他们封土分散,难以割据一方、同王权对抗。

诺曼征服后,在分封的领地上到处都出现封建庄园。封建庄园是英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领主是庄园里握有全权的最高统治者。庄园土地通常包括领主直接领有地、农奴份地和森林、牧场、池沼等公用地3部分。劳役地租是主要剥削形式。大部分农民沦为真正的农奴。农奴在英国叫做维兰,拥有15~30英亩份地,为领主服劳役;此外还有边农、茅舍农和奴隶。英国社会封建化的过程是漫长、缓慢、不彻底的,保留了较多的前封建残余。庄园里还有不少自由农民。大封建领主的势力不如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封建主势力强大,封建制度的解体也比其他国家早。这是英国封建制度的又一特征。

折叠金雀花王朝

1154-1485年,国王有: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吉利国王1154-1189在位)

2.理查一世(狮心王)(1157-1199)(英格兰国王1189-1199)

3.约翰(失地王)(1167-1216)(英格兰国王1199-1216)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兰国王1216-1272)

5.爱德华一世(1239-1307)(英格兰国王1272-1307)

6.爱德华二世(1284-1329)(英格兰国王1307-1327)

7.爱德华三世(1312-1377)(英格兰国王1327-1377)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兰国王1377-1399)

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1年)

1、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兰国王1399-1413在位)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兰国王1413-1422)

3、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兰国王1422-1461,1470-1471)

约克王朝(1461-1485年):

1、爱德华四世(1442-1483)(英格兰国王1461-1483)

2、爱德华五世(1470-1483)(英格兰国王1483)

3、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兰国王1483-1485)

历史事件:大宪章,英法百年战争,瓦特泰勒起义,中世纪黑死病,玫瑰战争,征服威尔士,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建立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