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由南至北,其中的四陉上,分布着四大关隘,分别是天井关、疙瘩关、娘子关、紫荆关,号称“太行四关”。
这个疙瘩关,恰巧就位于北直隶(京师)、山西、河南的三地交界处,处于太行八径之一的第三径白陉上,更是地势险要。此关建的最晚,明嘉靖八年因为平叛鬼狼上的匪患才建立。
疙瘩关是河南山西的重要商道,由于黄河改道等,水旱灾害频仍,黄河中下游的灾民常常经由此地逃荒山西,这便是王五常这样的商人最为熟悉的道路。
而鬼狼山,恰恰就位于疙瘩关的不远处。早在嘉靖元年(1522年)的时候,这里就曾出现过一次震惊朝野的大起义。
他们控制了太行山南部7个州府,“全晋之地震恐,讹言流于京师”。
嘉靖皇帝为之震惊,派夏言调集山东、河南、山西3省官兵,对鬼狼山全面围剿。
围剿成功后,朝廷于嘉靖八年修建了疙瘩关,都置重兵,“控扼要害,长年戍守”。而久安府,也正是在这一年,被改州为府。
然而,鬼狼山的传奇被没有就此消失。
大约一百年以后,到了万历皇帝在位的最后几年间,由于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致使这里的人们饥寒交迫,这个时候,又有一伙人不堪忍受晚明的黑暗,上了鬼狼山。他们在鬼狼山落脚,效仿《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挂出了“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宣称劫富济贫,抢劫过往的富商,行动轨迹小到太行山的“四关”“八陉”,大到北五省(山西、陕西、直隶、河南、山东)。
由于据说山上有个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撑起的“聚义厅”,又经常出没于太行山的“四关”“八陉”,鬼狼山如今的这伙人中,便有这“四鬼八狼”。每每做下了什么事,往往贴个条子,上面写着诸如“杀人者四鬼八狼也”这样,类似《水浒传》中的话语。这也正是由“疙瘩山”改名为“鬼狼山”的原因。
周比听到这里,叫到:“正是,正是啊,费大人,这正是我和你所说的,那四鬼八狼,神出鬼没,可能大半夜的时候,你正在床上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突然发现,床头多了一张纸条,那纸条上正是四鬼八狼的笔迹啊。”
李四邺道:“路知府当年就是在久安府治下的疙瘩县任职吧?”
路知府道:“正是,下官做过整整十年的疙瘩县令。”
李四邺道:“鬼狼山处于疙瘩县的东南,这整整十年里,路知府就只知道这么多信息吗?只说是四鬼八狼在这鬼狼山上,都不知道这四鬼八狼究竟是几个人?”
周比道:“正是,路知府你怎么连这点儿匪徒都平不了?不过我听说这四鬼八狼是四个鬼,八屁狼,有道是中原四鬼,天下八狼,区区十二个人,折腾了这么大的阵仗!”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