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考古中国 > 第29章 、最早的木乃伊(上)

第29章 、最早的木乃伊(上)

所谓皮盾,就是一张兽皮,聪明的额力古把自己家族皮衣防箭,和女魃氏藤甲护身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式的盾牌。天气寒冷时,包裹在身上当衣裳,天气热了,拿它遮阳,打仗时用来挡箭。额力古跟捉迷藏似的,看箭来就把头一缩,杜康把随身带的一袋箭全都射光,一支也没有射着人。听得额力古哈哈大笑,吓得说:“快跑。”一边跑一边说:“哎,荤粥氏怎么没有弓箭?要不我的背上就会被射成一个马蜂窝。”

小伊耆分析:“狡猾的额力古,他参加过涿鹿之战,知道我们会使用藤甲预防,所以不用弓箭。这一套,看来是专门对付我们的。”

有人被打死,其他也都伤痕累累。

轩辕黄帝听了汇报,批评自己:“征女魃,立孤竹,逐防风,自以为天下从此太平。所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杀鸡未能儆猴,谋事不密,是我的错,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叫风后立即向各个氏族发放武器。

看黄帝检讨自己,风后安慰着他:“你一统天下,不是为了自我,却诱发了一些人争大夺利的野心。这一类战事,以后还会发生,谷地长苗也长草,我们生来就是除草人。”

黄帝详细信询问荤粥氏的情况。杜康告诉说,荤粥氏的皮盾牌比女魃氏的藤甲厉害,不怕弓箭,刀枪不入:“拿在手中轻轻松松的,相当于把整个人从头到脚包裹起来。”

小伊耆说:“还有,她们都是长长的皮鞭,距人十几步开外,抽得刷刷响,就像一阵风。看,我被打得皮开肉绽。”

大鸿说:“又是一个刁钻古怪的战法,不好对付。”

“天下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利于长就不利于短,女魃氏的藤甲不是这样吗。”黄帝决定亲自迎战。

风后说:“力牧曾经说过,举国讨伐王者无与,让我带领士师去就可以了。”

黄帝说:“你在家组织生产,还要去各族巡视,也都是大事。”

“北方有许多合符的氏族,要不要号令他们参加。”

“不要让他们卷入到战争中来了,会耽误一季的耕种,就让我们的士师多吃苦吧。”

风后钦佩道:“宁可牺牲自己,只要天下稳定。你有如此爱民之心,会千古流芳。”

看大鸿已经集中了士师,黄帝问:“怎么没有配备弓箭?”

大鸿说:“不是听他们说,弓箭用不上吗?”

“你这也是风佰用兵,墨守成规。”

大鸿就又给大家装备了弓箭,一路迎来。追了好远,原来荤粥氏为了押送俘虏,是走回去的路,看人追来就回身迎战。大鸿说:“打人不过先下手,试试她们的皮盾。”

看士师一个个张弓搭箭,荤粥氏有所准备,都张开皮盾。果然,箭射到了皮盾上伤不着人,一支支掉在地上,大鸿就骂。黄帝对他说:“靠近了再射。”

大鸿提醒:“弓箭不适宜近距离呀。”

黄帝就教他:“两兵相交,以箭压阵,这是常规的打法。靠近了,瞒天过海,然后浑水摸鱼,她们不会识破的。”

大鸿想了一下,就领悟:“你的意思,射箭是掩护自己的一个假动作。然后钻进她们之中,人与人搅在一起?”

小伊耆说:“我也懂了,这样,她们两种兵器就一无用处。好办法,好办法,让我先来。”

就故意大声叫喊:“荤粥,看我轩辕氏的箭,能不能射着你的狗人。”

士师们随着又是一排弓箭射去。

看一支支射来的箭都掉落在地,丝毫也损伤不到自己,荤粥哈哈大笑:“轩辕氏,知道你打败九黎,臣服神农,自命黄帝,成为天下共主。我不服,今天和你夺天下来了,让你看看我荤粥的厉害,有多少箭尽管放过来吧。”

大鸿和小伊耆把轩辕的计谋发挥到极致,继续蒙着对方:“不信这回事,难道你的皮盾是真金?看我再来!”

一边向前走,一边装模作样射击。荤粥自以为得计:“来来,到我的面前来,看你们能不能射中一根毫毛。”

躲在皮盾后的额力古经历过太多的战争,知道兵行诡道。此刻有点怀疑:“大首领,轩辕这个人诡计多端,这肯定是他的战法。只是我还没看不出,他到底要干什么呀?”

“你多疑了,鞭子就是要靠近了打。等他们再靠近一点,我们的长鞭才能发挥作用。常听你说轩辕如何如何有智,这叫智慧吗?我看就是找死!”

说话间士师已经近在咫尺,不待荤粥指挥,她们都开始挥鞭。这也就是一刹那间的事,士师突然丢掉弓箭,一个冲锋,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冲进对方的队伍里。荤粥氏来不及反应,只有短兵相接。这就吃亏了,近战中人与人搅在一起,长鞭用不上。皮盾包裹不住脑袋和双手,金兵器大刀阔斧,一片死伤,嗷嗷乱叫。

一个女人皮鞭抽起来,和她接战的是杜康。场面太小,空间不够,那鞭子绕住了杜康但把她自己也绕住了,相互缠在一起。杜康的刀被鞭稍打掉,胳膊被束缚,两个人都脸对着脸,四只手弯曲着解鞭子。越解越乱,越解越紧,杜康又好气又好笑。这才详细看了一眼对方,那女人也和荤粥一样的相貌,一样黄颜色的头发。不知怎么的,他感觉这个女人比荤粥好看,略带卷曲的黄头发映衬着一张粉面,两只深凹的眼眶里,清秀水亮的映照着自己的人影。两个脸面相对,通红的嘴唇让男人心动,他禁不住贴了过去。那姑娘不动,双方也就不再着意去解鞭子。

大鸿有作战经验,知道打蛇打头,直截向荤粥攻击。荤粥同样也挥不起长鞭,就用两只手举起皮盾遮挡,这就没有还手之力了,被大鸿一刀捅倒在地。额力古忍着自己的箭伤,扛起她就跑。其他人也跑,跑时,聪明地把皮盾披在背上,挡身后的箭。被解救的小伊耆氏人高兴地叫喊着:“跑吧,你们这些北方的狼。”

这时,杜康两个还没分开。大鸿过来,问:“你们是想解开鞭子呢,还是永远不想解开?”

杜康没有说话,女人脸红了,就挣扎着。

“好一个同心结!不如就这样把你两个抬回去,一辈子不分开,好不好?”

看那女人不再挣扎,大鸿就给解开了。

有人举刀过来:“她是敌人,杀了。”

杜康拦在女人面前:“她一直和我缠在一起,没有杀人。”人就笑话他。那女人望了杜康一眼,也跑了。杜康还在后面叫:“黄毛丫头,你慢点跑,没人杀你。”

大鸿说:“杜康,你给她起这个名字好,真是一个黄毛。哎,你是不是故意不解鞭子,和仓颉一样,喜欢上了敌人的女人?”

杜康望着远去的背影:“那又怎么了?再见到黄毛,就叫她不要打仗,跟我在一起。”

黄帝带领士师一直向前追击。过了一片草地就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黄尘滚滚,不知道荤粥氏哪里去了。大鸿说:“这个氏族习惯于在草地和沙漠上行走,跑得快。沙土把脚印都埋没了,失去了方向,不好追。”

黄帝叫小伊耆:“你们家一边开荒种植,一边侦察着,她们一定会再来的。”

但是,一直没有发现荤粥人的动静。小伊耆就去报告黄帝:“她们是不是被打怕了,不敢再来。”

“不会。你们不是把她叫做北方狼吗,狼是一种贪婪的兽。”

大鸿说:“没错,这些家伙不会死心。可能是我那一刀捅得太重,她想来也来不了。”

转眼夏天到来了,这一年夏天天气太热。轩辕氏的人们回忆起来就会说,好像在牛河梁巫男大公死的时候那样热,热得人们都不敢出门。好不容易下了几天的大雨,雨一停,反而更加闷热,叫人喘不过气来。

传说中的杜康,是黄帝时代管理粮食的一个官员,其实,他就是伊耆氏负责照管仓库的。这一天去氏族的仓库检查,进了门,发现屋子漏雨,顶子上被风掀了一个洞。靠库门边有一屯谷浸泡在雨水里,那是芦粟,也就是红高粱。雨后的日光照射进来,把那水晒得热气腾腾。所有仓库都留有门框,但是没有门扇,因为没有人偷东西。他找了材料来,爬上房把洞补好。又去拿一个陶碗来,把水舀干净,就回去了。

连续多少天没有下雨,日光照射着,火辣辣的,他就没有来仓库。这天傍晚,食堂的谷不够叫他来拿,他就来了。走到这一个库房门口,闻到了一股奇怪的香味,不懂怎么一回事,就进去看。原来是那一部分被浸泡过的芦粟,虽然当时雨水已经被舀干净了,但还有一些渗透在谷中。他去抓一把,看那谷几乎就像在陶器里煮熟了一样,被日光晒得冒热气,烫人。还有一点淡淡的黄色,香味就是其中的水。本来没当一回事,但那香的浓郁对他有一种诱惑,禁不住用手捧起一口喝下去,无与伦比的口感无法言喻。直觉让自己知道,这是一种很美味的饮料。于是,就多喝了几口,飘飘然的回到住地一头睡倒,沉醉于美梦中。

这就是酒最原始的发现。

谷之所以能够产生酒,是因为谷在高温中霉变腐烂时,产生曲霉真菌。以菌体为培养基,捂烂或者煮熟高温下发酵的谷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反应,其中的水质乙醇含量提高,就成了酒。

杜康发现和使用了这一程序,蒸谷或者饭、拌料、糖化、发酵、蒸窖成酒。杜康造酒之起源,还有“空桑秽饭”之说。说杜康发现有剩饭扔进桑树洞中,过了一段时间,树干裂开了几条缝,渗出的水清香扑面,尝了以后而发明造酒。晋人江统在《酒诰》里载有:“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原理都是一样。说明煮熟了的谷物,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可自行发酵。杜康就是受这种发酵成酒的启示,不断地研究着,把这已经发酵过的曲蘖,作为培养基。再重新操作这一程序,由此就发明了人工酿酒。用酒曲作为糖化发酵剂的酿酒法,就是他的创造。酒曲是酿酒的母本,杜康把它称之为酒母。

据《神农本草经》所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龙山文化遗址中,已有许多陶制酒器。

这里的人们第一次领略了这种美味的饮料,每一个家族都向杜康讨酒。每一个人,不论男男女女都成了酒徒。家族食堂吃饭的时候,哪怕就是吃的谷子稀饭,或者菜汤,人们也都要喝两口。

仓颉和隶首更是喜欢的不得了。问杜康:“你从哪里造出来这神水,让涿鹿城疯狂了。”

杜康告诉了发现酒的故事。说:“虽然不是神水,但它是五谷之精,应该有一个好名字。隶首,天文地理医草巫术你都懂,给起个名字吧。”

“你是怎么发现它的?”

“那一天煮晚饭前,食堂要谷,我来仓库取。就在那时候,闻到了它的香味。”

隶首回头对仓颉说:“啊,仓颉,你听到了吗?杜康说的这个时辰,就是十二时辰中的‘酉’时。这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时辰,就以时辰命名,把它叫做‘酉’吧。”

当时,“酉”和“酒”同音,酒的金文字形就是“酉”。因为酒是液体,后人在‘酉’字边加了三点水,读音分开,‘酒’这个名称就形成了。

杜康拿酒来五行宫。问黄帝:“釜山合符十盟十誓,其中有鼓励人发明创造。请问黄帝大人,我酿酒是不是一个创造?”

“是创造,一个伟大的创造。祝融是神农氏的火神,你是我轩辕氏的酒神。”

隶首和仓颉也都说:“杜康造酒,给人一种享受。或者几千百年以后的人们,也会喜欢它。”

杜康说:“论德,我不如黄帝;论才,我不如风后;论能,我不如隶首和仓颉。但为人做了一件好事,还是值得高兴的。来,咱们吃酒。”

古代人多把喝酒叫做吃酒,这是因为当时酿酒的原料粮食宝贵,饮酒时不但饮用酒液,连同酒糟也要吃掉。“吃酒”,就同说吃饭一样。随着种植技术的提高,粮食产量增加,酿酒技术也提高,逐渐不吃酒糟。但,“吃酒”这个词却保留了下来。

酒香飘过了漫空,引来了一群“吃酒”人,她们就是荤粥氏。

(本章完)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