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大型的物种全部灭绝,一定受到重大的破坏,破坏之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合本星球或外星来者生存,更别提星际繁衍。
在茫茫宇宙中,智慧生命本来就极少,能够进行星际繁衍的高级生命体更少,要跨越星系寻找到合适的繁衍基地,就像要在一面移动的墙体上找针眼,然后抓住机会把针射入墙体上的针眼一样困难。
许多时候预先计算的结果和到达后的现状是完全不同的。以光年计算的太空飞行时间漫长,一切变化皆有可能。当年母星球的人类最看好的是太阳系的第四颗行星,根据计算这颗星球有可能是一颗宜居星球,所以她们的另一组同伴直接飞往那颗行星。
这些化石引起了她们的兴趣,主机对化石成分进行了分析,预测出这个群体曾经发生过基因变异,这种变异并非自然界造成的,而是受到外星物种的影响。
计算结果显示在7000万年前,某个外星球的高等级物种曾经改造过这个种群,那个时候这种动物是地球上最具活力的个体,但还不是大型的、强大的、占据着海陆空的种群,后来外星生物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植入它们的体内,经过几千年的改造进化,形成从陆地到海洋再到天上的庞大族群。
她们给这个物种取名为:恐龙
这些早期到达地球的外星物种,试图通过基因混合来改造恐龙的进化历程,但是很明显在植入之后,进化阶段出现了“曲向变异”。
至于外来者通过什么形式来改造地球上的物种,暂时不得而知,应该不是通过“人工体”。
她们非常惊讶,同时也感到万分的庆幸。
主机分析道:“这个侵入地球的外星物种,它们所在母星球的环境应该是和地球的环境完全不同,它们能够经历漫长的星际历程,到达另一个星球,表明这个物种的生命力很强,但是它们的繁衍理念比较粗糙,后来似乎失去了对这个群体的控制,只能任其撒野,导致恐龙群体成为了没有节制的掠夺性物种,你看,它们的个体庞大,消耗巨大,它们的进化正在违背地球的平衡意志,个体的过度进化最终都会失去约束,有些恐龙个体已经进化成没有天敌。
满足于个体进化的物种,不容易协调群体性发展,它们统治地球的后果就是消灭其他物种,最终只能由恐龙的同族来分管自然界的各个阶层。”
ma对主机说:“外星生命体为什么会允许这种失控的情况发生呢?”
这个时候主机整理出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报告:“改造恐龙,使之成为地球上最庞大的物种,可能是通过‘渗透式星际繁衍’来实现的,而不是借助人工体来执行。
渗透式星际繁衍模式和我们的完全不同,这种星际繁衍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法预计后果。
在某些星球上,那里的环境造就了物种更倾向于个体进化,直至能够细分自己的身体,因此当它们的星球出现重大危机时,就可以自我分解,形成极微智慧生命体,每个极微生命体都带着各自的使命和任务,它们在某种技术的保护下,通过某些渠道(星球爆炸后的碎片、彗星、陨石等载体)投射向许许多多的星球,类似于在宇宙中撒网,随机播种。
它们‘随意’登陆的绝大多数星球是无法满足繁衍进程的,它们进行的是一种巧合繁衍,投射进地球的这个外星物种是极其幸运的,就像我们一样。
但是它们的成长模式一开始是没有规划的,没有目标的。先活下来再说,不像我们要千挑万选,所以它们植入的物种在后续的进化过程中很容易失控。
就像它们植入的恐龙一样,步步走向作茧自缚的境地,而且毁灭性的事情接踵而来,小行星撞击了地球,恐龙群体来不及转型就被消灭了,这次的星际繁衍尝试以失败告终。
即使没有这场星际浩劫,恐龙的未来也是堪忧,因为它们可能会直接破坏掉生态环境。当地球进入冰河时期的时候,这些超大型物种也将在劫难逃。
地球每千万年都会主动淘汰一批打破平衡的物种。
宇宙中的智慧生命,星际繁衍失败后就意味着永远失去扎根这个星球的机会,因为它们离开‘一段时间’后,母星球也许已经消失了,这是任何一种处在第一阶段的高等级物种无法选择的命运。”
ma问道:“它们永远无法和母星球再取得联系,得到帮助?”
主机说:“是的,那些高级生命也许已经获得太空技术,但是它们只是处在星际文明的初级阶段,包括我们,智慧生命成长时间过于漫长,往往在意识到族群面临重大危险时,想要寻找出路的时候,灾难已经降临,例如行星撞击事件或者是星球内部发生重大灾难,星际繁衍就是孤注一掷的进程。
星际繁衍手册中分析,采用渗透式星际繁衍的高等级生命体应该是在星球爆炸前,将自己的遗传物质进行特殊处理,找到合适的载体,然后随着碎片飞向宇宙各处。也有一些更高级别的物种可以将这些载体直接发送出星球,但是后续的发展它们无法控制。”
“那么它们怎么会比我们早到地球那么长的时间?”
主机答复道:“之所以它们会比我们更早来到地球,是因为它们不像人类那么‘娇贵’,人类要离开星球,必须经历复杂的个体进化以及社会模式进化历程,才能够觉醒,才拥有太空技术。这个过程耗费太多的时间。
而依靠渗透式星际繁衍的物种一直在进行个体进化,过程简单得多,达到智慧生命阶段更早。
人类后来更依赖于社会模式的进化,这个过程很复杂很耗费时间,即使有了太空技术,人类还要摸索很长的时间,因为他们的一切进步都要依靠工具,而不是自己的本能。
就像母星球的人类一样,他们一开始是希望开发生命体遨游太空的技术,但是这个历程发生了太多的,各式各样的失败,最后才不得不选择发展人工体来执行星际繁衍计划。”
ba说:“所以‘人工体模式’要达到星际繁衍能力,比‘渗透式’要晚很多,要走很多弯路。”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宇宙浩瀚,不同星球到达地球的距离不同,只要距离比我们近一点,位置恰当一些,就有可能比我们早到地球几百万年直至上亿年。总之相比之下,渗透式繁衍模式在初级阶段更有优势,更早登陆地球进行植入繁衍。”
(本章完)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