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疑惑地私下询问丈夫,但是辛格告诉她,这个可能是布迪公司升级了“温馨家庭计划”的结果,目的是为了让家政伴侣更加人性化。
芭芭拉将信将疑。
布迪公司为家政伴侣引进“温馨家庭计划”之后,只要开通了性趣功能,即使日常没有肌肤接触,她们依然会向对方散发出诱人的风采,这是为了衔接家政伴侣与男性或女性结合后,依然延续情意绵绵的恋人情调。
辛格如果没有碰触到妮摩拉的嘴唇、胸部、臀部,她就只有暧昧地表现。不过她会主动挨近辛格,方便他碰到那些敏感部位,妻子回来后,这实在让辛格非常尴尬,妮摩拉时时刻刻对他情意绵绵,自己只能故作镇静。
妻子很快知道了其中原委,她要求辛格自己做出决定,她本想向公司提出申诉,关闭这一功能,但是又担心家丑外扬,她知道自己没有妮摩拉的青春靓丽。
婚姻的战争是为什么而展开的?
它首先由性抵触,导向情感陌生再延伸到双方的利益纠纷,当性关系不牢靠之后,情感关系也就逐渐淡化,现在芭芭拉也无意再和丈夫同房了,她在网上查到了妮摩拉的厉害,自己何必去当配角呢?
但是他们之间的矛盾没有马上激化,这是因为,妮摩拉所扮演的角色与传统的男女关系不同,那就是作为第三者的她,不会和芭芭拉争夺物质利益,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除了为辛格提供***外,她没有更多的危害,这使得芭芭拉没有做出激烈地反应。
芭芭拉原本想给丈夫两种选择:
第一种:两人离婚自己退出,因为她实在受不了,妮摩拉的那股“骚”劲儿,她分不清场合,自己不在家也就罢了,但是即使自己回家了,她依然旁若无人,虽然她知道这不是妮摩拉故意气她,但是谁能受得了另一个女人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对自己的丈夫放荡不羁?
我们之所以把家庭比喻为生物体内的细胞,是因为每个细胞都有细胞膜,这种隔膜过滤进对自己有用的,排挤出无用的或者是有危害的物质,对于家庭来说,伦理就是隔膜,它将大社会里的复杂关系维持在合理的状态。
在这种氛围下,芭芭拉感觉自己就像“电灯泡”一样。
第二种:将家政伴侣退回布迪公司。但是这让芭芭拉有些犹豫,妮摩拉其实是一个很能干的“家庭主妇”,特别是对孩子的教育,几乎无可替代,长时间生活在一起,儿子已经离不开妮摩拉的陪伴,她明白自己和家政伴侣在知识面和教育能力上相比差距甚远。
妮摩拉小姐根本就没有累的时候,而自己经常在与孩子相处和教育方面感到身心疲惫。
是要战斗还是妥协,这段时间芭芭拉没有心思关注自己的绘画。她很难接受这种事实。
这是布迪公司始料未及的另一种“安全”事故,“温馨家庭计划”是为了让家庭生活更加美好,而不是带来异性竞争而导致家庭关系破裂。
今天的许多情侣已经因为家政伴侣的介入而分离,之所以现在人们并没有将这种现象完全归咎于家政伴侣,加以舆论鞭挞,正是因为,许多人长时间以来就已经做好了逃离婚姻的心理准备。
并不是因为家政伴侣来了之后,我们才开始出现情变、离婚的现象,所以很少人能底气十足地指责家政伴侣的隐性破坏行为。
没有人敢说她或他毫无保留地爱着对方,更何况现在不仅是女性家政伴侣,男性家政伴侣也同样服务于千万女性,他们给这些家庭带来的影响和女性家政伴侣的影响是一样的。女性也可以离婚,选择男性家政伴侣,所以并非芭芭拉没有退路或找不到“爱情”。相反女性选择男性家政伴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这就是大家集体沉默的原因。
社会上有一种论调,暗示着人们,婚外情和婚姻的重新选择有利于社会繁荣,无论是布迪公司还是房地产公司或是各种生活用品的生产企业,包括酒店开房业务,都因为婚姻的裂变受益匪浅。
如果芭芭拉选择离婚,那么没几天布迪公司的销售人员就会找上门来,向她极力推荐各个系列的男性家政伴侣,她完全可能会租赁或购买一位男性家政伴侣,所以对于布迪公司来说多出了销售产品的机会。
同样道理,从租房子到买房子,再到购买全新的家庭用品,都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从而带来了就业、生产、购物需求等等一连串的利好,所以你会发现婚外情、离婚再结婚、再离婚的影视作品铺天盖地进入大众的视野,人们一面站在道德高地进行谴责,一面暗中在示意自己,这样做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大家都能从中获益。
离别的双方都要坚强,这个世界不管离开了谁,日子一样过。今天没有人真心希望在摇晃的关系上搭进一辈子的时光,有钱花、有贴心性感的男女家政伴侣来服侍你,你还需要曲曲折折的爱情故事吗?为情感而伤怀,那些都是假象。
人类的婚姻危机有两种因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种是不忠、另一个是无能,不忠体现在精神出轨和身体出轨,而家政伴侣不会。
无能,表现在无法给家庭或爱人带来物质利益的满足,也包括性能力,当我们的另一半对“无能”开始闲言碎语,进而表现出嫌弃的时候,两性危机已经开始了,只是不同时代爆发快慢的问题。
但是你不会去埋怨家政伴侣的无能,因为她们听不懂这些,心里不会对你产生怨恨,你不会要求她们给你挣钱,不过她们的情趣能力和家务能力是绝对可以起到弥补平衡作用的,所以家政伴侣没有不忠和无能的条件,这样从另一角度来看,她们将是家庭婚姻的胜利者。
(本章完)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