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纮突然问道:“依孔明之见,我军讨袁后该如何?”
诸葛亮沉声道:“守江者必守淮,当取广陵,待袁绍与曹操争,或北上青徐,助曹抗袁,进取河北之地;或西取荆益,坐观成败,一举而下。”
王朗总结道:“孔明,南士之冠冕,我与孔明教学相长而已。”
诸葛亮拜师王朗,诸葛瑾被孙策辟为郡丞,诸葛氏一举成为扬州的名门,然而吴郡太守诸葛玄不久便病死任上,王朗升朱治为太守,又任吴郡大豪全柔为典农校尉,征发士家屯田毗陵一带。后王朗任命潘临屯田于山阴南部镜湖之畔,董袭兼领南部校尉,率军屯田于冶城,开发今福建地区。
王朗又以大船出海与青徐乃至幽州贸易,除了处于前线的庐江、九江二郡,扬州的开发与繁荣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等孙策旧部被王朗分散到各县为令长,主要负责治安工作。大贼虽除,但小股的盗匪不断,以及某些不安分的地方势力,全靠这些武将的铁血镇压。
老虎要合作,苍蝇却一定要拍死。王朗主政扬州,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对政治的妥协性有了更深的了解。世家的庄园经济代表最高的生产力,自己不是农学出身,没办法改进生产方式,只好与其合作。郡县长吏,虽然换置了一批徐州士人,但治理地方绕不开那些地头蛇。合作的只能先团结,造反的反而好处理。
权与逊学于帝,权推演《周易》,逊感应《春秋》,并有所成。
——《吴书·孙权陆逊传》
为了和孙氏、陆氏建立更坚固的政治共同体,王朗又收孙权、陆逊为徒。孙策的母亲吴夫人喜出望外,孙策的府邸张灯结彩。自孙坚起兵,以功封侯,到现在孙权拜王朗为师,孙氏家族进行了由武入文的大转型,等孙权学成经学,传家几代,孙家就可以成功变为士族。只是孙权本人就没有那么高兴了,王朗公务繁忙,直接让虞翻代课,虞翻既狂傲又严格,而同学诸葛亮、陆逊本来就有很高的基础,孙权自负聪明,和这两个奇才比却相形见绌,诸葛亮、陆逊日常参赞机密,孙权只能老实读书。
华歆在许都盘桓许久,终于启程返回扬州,途经陈国,接盘了前陈国相骆俊的老婆和儿子骆统。华歆前往许都时是从固陵港出海,经徐州转道许都,回来时反而大摇大摆经过袁术辖区。作为汉末最没节操的士大夫,华歆当年跟马日磾在寿春混的时候,和袁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实就是舔得袁术很舒服)。如今袁术自己也知道败亡在即,准备用手里仅存的地盘换取北上青州的机会,再拿传国玺向袁绍换个子女平安,这种时候,只有靠自家人了。虽然和袁绍斗了半辈子,不过最后不能便宜了外人。
华歆此去许都,只领了个议郎的虚职,原以为王朗不给他留个太守的位子,就直接在中央干,中央位子多,谁知曹操也没时间搭理他,只派了郭嘉询问他王朗的情况。华歆决定还是老实回扬州,途中袁术又向他发出秘密邀请。
华歆心里不由得暗叫一声:“天赐良机!”要是能为王朗搞定袁术,区区二千石之位,探囊取物,要是王朗舍不得,北面不还有曹操吗?
袁术住在寿春新修的宫殿中,身旁服侍他的是司隶人冯方的女儿,冯氏避乱扬州,袁术见色起意,纳为妾室。如今,庐江旦夕可下,吴景、周瑜屯兵历阳,皇帝梦是要破灭了,冯氏愁容满面,正应其景。
触景生情,袁术不由得唱了起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转念一想,自己更类似汉高祖刘邦一点,怎么就落到了如今这种下场,任侠好义,结交豪杰,封官时也不含糊,说到底,还是缺萧何、张良和韩信啊。若有孙公台(孙坚)在,必不负我!
(本章完)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