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太傅谢安 > 第122章 折齿之娱

第122章 折齿之娱

他退却朝臣之际,便对弟弟苻融道了声“融弟你留一下。”

他等到朝臣走完了后,便跟弟弟商议道“融弟,古往今来,想要做成一件大事,少不了会遭受诸多非议,而能将一件大事坚持下去的,也唯有一两人而已。如今,为兄想要南下伐晋,群臣纷纭、实在扰乱人心。为兄如今只想跟融弟你商议一番,你意下如何?”

弟弟闻言便诚恳“陛下,微臣认为朝臣所说之言都是肺腑之言,陛下应当听从群臣的劝谏。如今,我大秦连年征伐,将士早已疲惫不堪,继续作战的话,将士肯定会生出畏惧之心,不战而屈的将是我大秦的将士。万望陛下接纳不伐之谋,此乃为上策。”

他当时一听弟弟都这般反对于他,难免心生失意,不由愠色道“融弟你怎么能跟那群劝谏为兄的人一样呢,如此,为兄还能跟谁去讨论一番这统一天下的大事?如今,为兄有百万之众,兵强马壮、军资雄厚。早年出战更是频频报捷,以我们所向披靡的大军还不能击溃若累卵的晋室?”

弟弟见他这般说来,不由流泪泣道“陛下,晋室有种种不可伐的迹象,陛下若是执意伐晋,必将会无功而返。臣弟的忧心远不止这一点,陛下盛宠鲜卑、羌、羯,这些种族全部是我们的仇敌,如今陛下倾巢伐晋,一旦鲜卑之人内乱于国,大秦便大势去矣。”

他原本还想在弟弟这里获得几许支持,不成想弟弟也是这般反对于他,他难免对此越发郁结。

后来,那样的一件事情,在朝臣的多番劝阻之下,便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实施,他为着那样的一件事情也是十足的忧肠百结。

他虽然极力的想要一举歼灭晋室,但是奈何朝中之臣到后来几乎是统一战线的持有反对他伐晋的意见。

他的内心在怎么坚定,在面对那般铺天盖地的反对之声时,终归还是难以下定决心。

直到桓冲率众十万讨伐他于襄阳,晋室又在蜀地攻克了五座城池。

他才不得不认真的面对自己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他想,他早年一直想要伐晋,一来却是是为了一统山河,二来就算他不去伐晋难道能保证晋室不会产生攻克大秦的意图。

桓温早年枋头之战还历历在目,如今桓冲又犯襄阳。他如何能够坐视不理,他觉得自己再不做出一番决断,实在是有愧于自己、也有愧于列祖列宗、更是有愧于子孙后代。

他在那样的一种时刻,不由想到鲜卑慕容垂曾经劝谏他“陛下内断神谋足矣,不烦广访朝廷以乱圣虑。早前晋武平定孙吴,也只有羊祜跟杜预几人表示可平定吴地。若当年的晋武采纳了群臣的劝谏,岂能创建一统三国的傲世功绩。”

他那般再三斟酌了一番后,便下定决心,伐晋是势在必得。

他当时便跟群臣表示“等到攻下晋室,寡人便以司马曜为上疏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众爱卿,寡人意已决,即刻举兵南下,是要灭晋。”

朝臣虽然仍旧规劝于他,但是面对那般强势的他时,也只能沉默的去执行他安排的职务。

他当时不仅将谢安等人的职位安排好了,甚至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连府邸都给准备好了。因为,他必须要不断的提醒自己,自己一定会攻克下晋室。

后来,等到他举兵南下之际,他单骑率八千轻骑奔往寿春后,一切的情况便是斗转直下。

之前被他俘虏的晋室旧臣朱序,在极力自荐前去说服晋室主力不战而降后,一切的情况便完全不再受他的控制了。

他亲耳听到朱序跟一干晋室旧臣在大军后方不断大喊“苻坚败了”,然后看到他的军队被成功扰乱、不再受人控制的那一刻,他才很好的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万众离心”。

而他最亲爱的弟弟也在那样一场蓄谋好了的战役里,不幸身亡。

他中箭落荒而逃的时候,才明白不管是慕容垂还是朱序都是巴不得他在大势举兵南下之际被一举击败到溃不成军最好。

而那些一直劝谏他的臣子才是真正关心着大秦存亡的忠义之士,毕竟那些朝臣才是大秦真正的子民。

他落败逃到淮北后,于极度饥饿中不由询问道“你们当中,可曾有人带有吃食的?”

他话毕,便有下属进献了壶飧豚髀,他当时不由极为动容的表示“早年公孙的豆粥也不过如此。”然后高兴的补充道“赐进食者帛十匹,棉十斤。”

那进食之人当时却直接婉拒了他的赏赐,然后表示“微臣听闻白龙厌倦了天池之乐便困于豫且,这种景象不就是陛下您所看到的,微臣所听到的么。陛下如今蒙难于此,自然不是天意。况且无妄的施予并不是仁惠的举止,没有原则的接受是不忠的行为。陛下,您乃臣民的父母,哪有子女敬养父母却要求回报的。”

那人说完也不再去理会他,便自行退下了。

他听闻了那样的一番话后,不由极度惭愧起来了。

他跟那条厌倦了天池之乐的白龙有什么区别呢,大秦好好的国土他不守,偏要劳师动众的倾巢之兵南下伐晋。

最后却被谢氏一族的子弟打得落荒而逃,那是一种何其狼狈的姿态。

他想起,他在举兵南下之际还曾给谢安立官树第,不成想,却谢安这般挫败了他的大谋。

他正自忧思间的时候,忽然听到了声响,不由惊问道“莫非晋兵这般快的就赶过来了?”

他说完那样的一句话,便准备起身再次逃命,却有下属善意提醒道“陛下,不过是风声鹤唳而已,陛下无需担忧,晋兵自然不会这般快地就赶上来了。”

他听闻了那样一句话的时候,不由觉着甚是嘲讽。

他一世英名,屡战屡胜,从未败到这般田地,杖还开始打,自己的军队便自行溃乱不堪。

他在看到那些因为混乱而自相践踏致死的、被无辜推进肥水淹死的、被晋军残忍杀害的不计其数的将士。

那些死去的将士的鲜血将整条肥水都染得血红一片,那些跌落尽肥水的将士的尸身阻断了肥水的河流。

他在那样的一种时刻,莫名的便想到了自己曾近极为骄傲的表示“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可断其流!”那样的一句话来。

他的确是断掉了水流,只不过是用他的将士们的鲜血跟尸身。

他那般丧败的逃回长安的时候,便有更加糟糕的事情发生,他的融弟最为担忧的事情鲜卑跟羌族叛乱之事终归还是没能避免。

慕容垂反叛、姚苌作乱,最终将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大秦分崩离析到惨不忍睹。

一场淝水之战,瞬间便让他从万众敬仰的秦国帝王,变成了一个众叛亲离的丧败之臣。他原想晋室臣服于大秦,最后却迫于无奈的依附于晋。

他避难逃亡五将山,被姚苌缉拿,最后被姚苌赐死的那种时候,不由自主的便回想了一番自己的生平。

他想起自己励精图治的大半生,却在最后的时光里太过急于求成而导致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他想,他若是听从群臣劝谏,继续耐心等待下去,等待时机成熟,等待他的将士走出常年征伐的疲惫,等待晋室的有机可乘。

他想,他终归是等不了,因为强大的欲望让他不能忽视、也不能忍受,让他时刻便想要攻克所有的地方,让天下之人都能臣服于他。

他在弥留之际仍旧是想到了一句老话“欲速则不达”,跟他晚期的心态何其相似。

还有一句话“伤弓之鸟,落于虚发”。

当他雄姿伟岸的领兵南下的时候,何曾想过有朝一日,他听闻风声鹤唳也能心生担忧。

他想,他这一生也是波折,以众簇拥戴登上帝王的宝座开始,苦心卓绝的开创了伟岸的秦国,最后却落到一个众叛亲离的收尾。

也是可歌、可悲、可叹!

(本章完)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