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在上疏北伐之后,便自行帅军、顺流而下,次于武昌(隶属荆州),随行的士众多达四五万!
彼时,殷渊源已然受命于朝廷帅军北伐。
如他所料,殷渊源此次北伐,历经数年的时间里、屡战屡败,甚至连征伐用的器械军储全都被敌军掠夺走了,这是一种何等的置家国颜面不顾的行为!而那殷渊源那些年月里唯一做好的一件事,便是修复了损毁的园陵。可这毕竟是北上伐胡,于家国而言最为紧要的自然是要取得战争上的胜利!
于是,他拥兵屯于武昌,自是让朝廷内外、人心惶惶。
于时,抚军大将军司马昱不得不给他写信表明“时值内外纷乱、人情噂喈,大将军温屡立战功,实属众人所望!”
桓温看到司马昱给他道明的这些来意后,不由很想冷笑!早前他想北伐的时候,不正是他极力举荐殷渊源北征么,现下眼看殷渊源有负所望、败征而归,才这般思及他来!
但是那样的一种心思,终归只能藏于自己内心而已!但是,他终究还是回到了朝政中心之地!
桓温于是上疏表明“其一、便是解释亲率所统,为的只是北扫赵、魏;其二、表明收到会稽王昱的书信后,才知道朝臣内外对他屯兵武昌很是忧心;其三、申明自己一直都是抱有要剿灭仇寇的决心;其四、表明自己多次上疏北伐,前后历经一年却无任何回复;其五,以‘自己丹诚坦然、公私所察,有何纤介、容此嫌忌’来表达自己对于那些风尘纷纭的言论很是愤慨!”
现在是晋室有求于他之际,他为何不能够将自己的一些愤懑之情一吐为快!这件事原本就可有借着石季龙死,胡中大乱,乘此剿灭他们最好不过,却硬是让殷渊源将那种天赐的机会给白白浪费,岂不可惜!为此,桓温自然没少表露出自己对于这种行为很是痛心绝气、悲愤弥深!
朝中之人见桓温这般说来,自是将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殷渊源,认为是他没能好好把握良机一举歼灭北胡,才让北胡得以喘息、成为了晋室的后患之忧!
桓温的掾属郗超便乘机劝谏桓温“明公何不趁机将那殷中军给废为庶人,一来正好应承了现下的人心,二来,自然是要借此机会立威于人!”
桓温他虽动过要将殷渊源直接奏废为庶人的这一种念头,毕竟他那般公然地站到他的对立面,实在是让他寒心之至。他以前只是觉着,殷渊源只是不太愿意跟他交流、并没有讨厌他,毕竟他曾救过他还有母亲。但是不曾想过,有一天、他会这般挑明地选择成为他的内敌,这样的一种挑明,自然让他心寒透顶!
桓温难免犹疑地开口“可这殷渊源毕竟是很得人心的一位时贤,不过是一时之误才落到现下这等境地,将他奏免为庶人、怕是群心难平!”
郗超却简单明了地表明“明公会有如此善念,但是能保证若是有一天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朝中之人还会这般善意地带人么?”
郗超的这一句话,让桓温不得不警醒,倘若这次是他北伐失利,朝廷肯定会毫不犹豫地乘机打压他。
桓温思前想后便把心一横,与其做人鱼肉、不如做自己的刀俎!
桓温微微沉思地开口道“嘉宾,你说得对,我们总归不能成为他人的鱼肉!”
郗超见桓温似下定了决心般,内心自是一喜,这等为人、才跟他是同道中人!
于是桓温便上疏:“以‘殷渊源虚生狡说、疑误朝听;坐自封植、妄生风尘、遂使寇仇稽诛、奸逆四起;外声进讨、内求苟免;此等作为实在是神怒人怨、众人所弃,倾微之忧、将及社稷’为由,恳请启处无地!”
桓温上疏了那样一份奏折后,殷渊源便被贬黜为废人了!而那份奏折自然出资郗超之手,桓温为此,对郗超自是赞许有加!
将那殷渊源贬黜为庶人的那一年,桓温便统步骑四万从江陵(隶属荆州南郡)而发,水军自襄阳入均口、至南乡(隶属荆州顺阳郡),经过淅川向关中进攻。
那一次,是桓温跟弟弟桓冲一起并肩作战,桓温自弟弟桓冲小时候起、便对他十足地赞赏有加,对于这样有机可乘的机遇、自然是要将弟弟带上。
一开始的时候,他与苻雄战于白鹿原(隶属雍州)被苻雄所败!他的弟弟桓冲倒是不辜负他的期望,与苻雄站于白鹿原,大败雄军。
弟弟桓冲因征伐有功被封赏,见弟弟有如此作为,桓温自是高兴!
次年,他于伊水大败姚襄,也算是一雪前耻!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