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田税都是户长统一收了,交里长,里长再往上层层递交,大明朝每一百一十户设一里长,每十户另设一户长,大湾村本不止百户,按说自成一里不成问题,但是多数人家为了避户税,还是不分家,因而只有七八十户,不足里,和隔壁的周家湾和了两里,里长按照交的税多少来定,一个大湾村,连个里长都没有,这说明大湾村没啥大地主,想想也是,地主也得经历个三五代人才能形成气候,百年大湾村都是移民,基础一样,大家都半斤八两,稍稍好些的人家也就好那么一点而已。周家湾倒是有两个里长了。从田小花到了大湾村历经几次税收都差不多,没什么大事,只是今夏,多了个何秀才,略略有些不同。
征夏税这天一早,就有一辆马车悄悄的进了村,本没有引起太大的动静,但是收税的时候,何福贵一把拿出一张县衙的文书,据说何秀才就此复了名,是江大户一早送来的,在衙门有备案的(何秀才私奔初被江家告了,剥夺了功名的)。有了秀才名头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夏税免了不少,由于以往何福贵家照顾寡嫂(何秀才之母),并没有分开立户,家里有了秀才,因此何福贵今年田税就少了一大半了!而且还能免去家中两人的人头税,这消息一下子就炸开了锅,有人少交玩特殊,就有人眼红。
接着就传出何家加大聘礼,把本该交的税收全部加到原本在农村就算得上丰厚的聘礼中来等着秋收了迎娶田家小花。
在大湾村这个小村里,秀才免税,巨额聘礼,一石激起千层浪,似乎大家都忘记了曾经何秀才是他们口中“伤风败俗”、“书读到狗肚子”的人,虽然秀才刚回村的时候大家都默默接受了他,但是也有那些不乐意的,现在这些不乐意通通灰飞烟灭,连小花都成了羡慕的对象。
只是这种羡慕到了夏收第三天,因为一阵噼里啪啦的炮仗声和一座新坟,瞬间转为同情怜悯。
<!--div class="center mgt12"><a href="x" class="fb fred"></a></div-->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