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大的消息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四面八方的推举奏章如雪片般涌入京城,康熙万没有想到众人能有这般的积极。
让内阁的学士们把奏章按所属各部分好,满满当当几页的诚意,到最后也不过是一张纸条的节略。
地方官员的心气?这世道不都是穷帮穷,谁还没个落难的时候?
怏怏回到家里,心里还是空荡荡的,谁知道是什么结果?拿小蒲扇给药炉扇着风,官保的心里比这药更苦。
过了几天,自己看好的位置已经有人走马上任了,官保急的满嘴巴是水泡,眼看就要断了药钱,这可怎么办啊?
气愤愤的官保在家里蒙着头饿了一天,成大夫却跑了来:我师兄打发人过来,叫你现在过去,有好处便宜你!
然后的事情就如梦幻般了,大管事见了官保,客气地带着他在二门外望着王爷的书房磕了头,然后给了更好的差事------紫禁城里的笔帖式!
职位虽小,收入却多,谁不想先知道消息啊?大管事却嘱咐了,凡事小心,办事要老成,不可贪眼前的小利,别给王爷惹麻烦。
他他拉家的家主重新分了土地给他,还邀请他回家参加各大祭祀,可官保心里感谢的却不是自己的父亲。
这一次他早得了嘱咐,把推举太子的折子放在前面,把推举定郡王的放在最后,那么多的折子,务必让皇帝最后才知道定郡王。
这有多难?又不是杀人放火,顺手的事情,官保恭恭敬敬给传话的人一个大红包:告诉王爷,奴才一定给他办好了!回去记得替我给王爷多磕几个头!
的确康熙没时间看折子,在他看来太子复立这事是十拿九稳,自己早放了风出去,哪个朝臣是笨蛋?李光地若是聪明,这事一定能成,还能漂漂亮亮的成!
苏努的大军回朝了,礼部要安排迎接,兵部要计算功劳,吏部要准备人事变动,虽然是大胜,可是如何平衡还是要费一番脑筋的。
皇帝思来想去,让诚郡王同肃郡王一起在郊外扎营,把欢迎仪式安排在京郊,既能设置大场面,也能掐灭不稳定因素。
京城之中,皇帝想着,要不要让太子跟着自己一同接见苏努?想了想,皇帝还是放弃了,名不正言不顺,国之重器怎么可以随意呢?
诚郡王同肃郡王把营帐扎到了京郊,推举诚郡王的折子就开始出现在康熙的案头,康熙冷冷一笑,又遣了十四贝勒去协同。
宫里的太子已经解除了圈禁,可是他还是只能在毓庆宫范围内走走,早朝没他的份,六部不归他管,可是前段时间喧嚣的复立之声以后,宫里还是多了许多肯为太子卖命的人。
诚郡王还在焦急着,怎么自己人送上去的折子还没下文,皇阿玛到底看见了没有?早就打听过了,支持太子的人百不满一,皇阿玛真是倔强,死撑着做什么,赶紧定下来也好叫天下安心嘛!。
又想起前几日宴请皇阿玛到自己家的园林游玩宴乐,父子同乐,吟诗作对,互相唱和好不快活!皇阿玛那时脸上的高兴可不是假的!
自己上折子保举的人,皇阿玛也一个不漏都用了,去年皇太后圣寿,自己上本给岳母讨诰封,皇阿玛一点没留难,这样抬举自己难道还不是在给自己铺路?
这一次迎接大将军,保管是给自己拉拢军队的机会,诚郡王深深滴感动了,完全忘记了肃郡王这么个大活人。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