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既然陈旭出现在了这个时代,又成为了其的一员,将来或许也不可避免的要被征召服役,因此他必须为此做点儿什么,为自己,为村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防护,让大家都尽可能的活下去。
秦汉时期的人们对于药材的认识还处于一种较混乱和模糊的阶段,虽然《黄帝内经》这种古籍早已有之,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也深入人心,已经有先贤汇编了《神农本草经》这种关于食物和药材的著作,但这些东西和偏僻山区的穷困农民却隔的很远,治病基本还处在跳大神的状态。
而医药的快速发展一直到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出现,才逐渐奠定后世医和药在国的地位,总结出的辨证论治的治病理论成为了后世所有医必须遵守的法则,医也才逐渐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保证了国的人口繁衍和明发展,各种药材的药性也开始得到研究和确立,直到明朝时期李时珍编著医巨著《本草纲目》,药的药性基本才完成定格,后来一直延续使用下去,成为国最重要的药药典。
当然,这些都跟陈旭隔了十万八千里。
他心还能够记得的药材不过百十来种,药性也差不多忘记的七七八八,但他自认为可能镇的巫医还强那么一丢丢。
至少当初他见过二爷爷看病抓药,也看过二爷爷泡制一些常见的草药,小时候还很有兴趣的帮过忙,虽然有时候是帮倒忙打翻过好几次药罐子,但在这个过程还是记得一些东西。
眼下他山是想挖一些常见的药材,试着做一些能够随身携带的药丸和粉剂,一旦遇到蛇虫叮咬,遇到流血受伤,遇到暑,遇到食物毒,腹痛拉稀这种情况的时候,能够快速简单的处理一下,免得小病拖成大病,最后无法挽救。
几个小时一晃而过,直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两人才浑身湿透的从山下来,藤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药材,有草有花还有根茎藤叶。
此时房子的屋顶已经盖好了,帮忙的人也都吃完晚饭回家,小院子里只有陈姜氏和杏儿还在不停的张望。
“兄长,你们挖回来的这些是什么?”杏儿用竹筒给两人倒来凉开水之后趴在藤筐好的翻看着问。
“这是药,别扯乱了,等我们吃过晚饭慢慢弄!”
陈旭叮嘱一声后和牛大石两人急不可耐的拿起饭碗开始盛饭,火炉的瓦罐里面还在咕咕嘟嘟的冒着热气,熬煮的肉汤香气扑鼻,陈姜氏往肉汤里面煮了一些鲜嫩的野菜,两人早已饿的等不及了,用竹勺子舀肉汤泡饭,蹲在地稀里哗啦的大口吃起来。
“好吃好吃!婶娘做的饭菜真好吃!”牛大石如同一头野猪拱在陶碗里面边吃边哼哼着拍马屁。
“慢点儿吃,这是专门给你们留的,管够!”陈姜氏对这个整天给自家帮忙而且任劳任怨的未来女婿也很喜欢,用筷子给两人不停的捞肥肉和野菜。
这个时代,农村人对美和丑都没太多概念,最主要的是吃得苦能干活儿,牛大石刚好两条都符合,每次陈旭只要开口,不管明不明白基本都会老老实实的帮忙完成,而且在陈旭看来,这家伙长的也不算差,浓眉大眼,是脑仁太小,给自己当妹夫有点儿不乐意,他理想的妹夫应该是项羽那种人。</content>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