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周左右前线空权最低保障期的代价也是巨大的,苏军损失作战飞机超过三千架、甚至超过卫国战争初期的损失。盟军优势的航空力量也开始向纵深展开,迫使苏军纵深防空作战的损失也开始不断增加。
但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一个月内,通过透支损失万架左右作战飞机确保的前线最低限度空权保障还是突破莱茵河防线的作战预想的要顺利许多,在盟军大规模装甲力量全线抵近之前,五百万规模左右的苏军前线力量伴随着超过两万以的装甲作战单位也越过了莱茵河。最终在一战结束前后的战线,盟军同苏军展开了全线交战。
一年时间左右的战争准备也让盟军火力变得空前强大。两万门榴弹炮和自行榴弹炮在开战后的第一个月配合空火力发射了四千万发榴炮弹,给进攻的苏军及国志愿军带来了一百二十万左右的伤亡损失。
之后两个月战局也极为不利,苏军从利时境内与德法边境被压缩到了莱茵河西岸距离不过二三十公里左右的地方,伤亡损失高达二百万人之多。
但是在开战后的第三个月开始到来的时候,苏军则组织了一九四五年三战以来第一波大规模攻势。
盟军空军从前线到后方的活动使得军以的歼灭战不再那样容易的进行了,可是步兵与自行火炮乃至突击炮的协同作战还是给盟军以巨大杀伤。在苏军射击军和国志愿军的攻击之下,盟军地面部队不得不以更高密度的兵力迎战,可这却终于带来了在两千万发榴炮弹以火力下的大规模损失。
开战后的第三个月,西方盟国遭受二百万人左右的伤亡损失。同苏军不同的是,其很多作战都是歼灭性的打击或重创。无法进行高强度的进攻作战、步兵兵力战斗力更低,还是直接影响到了双方地面作战的战术主动权。不过进攻的苏军在盟军大规模运用的空与装甲力量面前还是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西方盟国在充分动员起来之后远非东线德军可以相提并论的战争潜力还是超出了张伟的预计,战争计划也不得不有所调整了。在德法边界附近同对手陷入某种消耗战,实在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