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都已成过往,都已成历史。”杨积庵说,“重要的是那批捐款如数进、也如数走出了马公馆。现在的问题是,捐款遭九龙山土匪抢劫已是尽人皆知的事情,而九龙山土匪,则在四下放言‘黑虎当’之说,真是扑朔迷离呀。”
冯九惊异地问:“黑虎当?什么当?”
杨积庵摇头道:“这说法很离,说土匪抢劫山的捐款全是碎石瓦块。这谣传,从前天起已经是满城风雨了。”
冯九震惊,忽然想起赵红愈说过,高聪因为发现捐款箱内是碎石瓦块,才招致他和江汉双双被杀身亡的;但赵红愈也说过,那可能只是一箱两箱,是江汉监守自盗的时候,他的同伙贪心不足换下的。
可是八百多箱金银,如果仅是一箱两箱碎石瓦块,土匪能大叫当吗,那不太小家子气么?冯九想到这里,心想有必要请杨积庵谈谈九龙山,谈谈匪首赵黑虎的情况。
杨积庵理顺了一下说,身为土匪的赵黑虎,又称黑蛮子,散兵游勇出身,手下有八百余众身强力壮的土匪,其过半为骑兵,个个骁勇善战,专事远程打劫。所以,赵黑虎盘踞兰溪十余年以来,从不在兰溪本土扰民,因此他在兰溪百姓口碑不坏,甚至有人将其视为绿林英雄,抱有敬仰之情。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这次“黑虎当”一说,流传很快,三两天即已家喻户晓,响应广泛,反响强烈,一时甚嚣尘,兰溪百姓几近无人不信。
这种说法的注释是,九龙山悍匪赵黑虎本无劫财之心,只因线人报称:兰溪募集巨额抗日捐款并非用于抗日,而是被警察局长汪世武贪为己有,某月某日专车运往河南老家。由此赵黑虎拍案而起,决定杀贪官劫财宝。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激战之后,被他劫山去的八百多箱银元金条,居然全部都是碎石瓦块。赵黑虎一怒之下杀了线报,大叫当,眼下他正焦头烂额,急着祸事不好收场。
杨积庵接着讲:“这种说法听去似乎有些荒唐,但老百姓都相信。特别是事关汪世武,而汪世武现在又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下落不明,这更加印证了‘黑虎当’一说,以致愤懑的人们绝多数坚信官不如匪,质问和声讨之声风起云涌,为社会治安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无稽之谈!”冯九摇头道,“无论‘黑虎当’一说本身是真,还是假,汪世武都应该是清白的。”
于是,他说了自己在九龙山勘察所见的真实情况——
“首先,案发之后我是第一个赶往现场的,从车轮车辙看,押运小分队自从出发,一路一直是全速前进,直到九龙山下遇阻时才出现紧急刹车的痕迹;第二、从战场满地弹壳看,押运小分队同土匪遭遇时,有过顽强的抵抗,战斗力也相当的强。小分队加汪世武应该是六十九人,战场六十九人占居了六十九个射击点,打出的子弹也基本相等。这两点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小分队内部有人通匪的可能性很小。”
“可是,”杨积庵提醒道:“截止现在,汪世武他的确下落不明。而且,兰溪官方已经确认小分队里有内奸,并指定了汪世武是内鬼,通缉令都已发出两天了。”
冯九说:“通缉令这事我知道,也想过了,觉得那个通缉令发的很草率,也很蹊跷。因为从案发现场勘察的结果看,实际情况除逃回的丁三,小分队应该还有成员是六十八人,而现场尸体只有六十七具,确实不见汪世武。可是,如果说那个失踪者是其他人的话,还可以考虑小分队里有内奸;但后来,当我知道了下落不明的人是汪世武时,这种想法解除了。”
“噢,为什么?”
“因为,从战场遗留下的诸多情况看,小分队遭到劫匪袭击时展开的是激烈战斗,打死打伤土匪众多,而且没有一人有退缩迹象。可实际情况,小分队战斗力虽然很强,但毕竟是临时挑选组建的,应该缺乏有机协调和相应的配合;而事实,他们在遭遇劫匪之后,竟能拼命抵抗,浴血奋战,直到全军覆没。试想,这是谁指挥的?自然是在场最高长官汪世武了。既然是汪世武在拼死全力地在指挥战斗,他会是内奸吗?”
杨积庵说:“嗯,有道理。”
冯九继续说:“所以我认为,主张通缉汪世武的人,不是昏官是别有居心,是故放烟幕弹!至于汪世武的下落不明,我认为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被人生俘,要么是最后关键时藏进了死人堆,然后逃生。但他绝对不是什么通匪的内鬼奸细。”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
比奇屋 www.biqi5.com